李媛媛 李中斌

摘 要:電子商務是“互聯網+貿易”戰略下的表現形式,其勢頭正猛,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基于對莆田城鄉區電商產業發展現狀的實地調研,一是總結了莆田依托本地產業基礎、企業集聚效應、行業前景等,有效推動電商產業發展,二是發現莆田電商存在業態層次不高、人才孵化蓄力不足、融資力度不夠、物流倉儲配備不足等問題。提出通過打造電商小鎮,實現莆田電商產業轉型升級,發揮電商產業對莆田經濟的助推作用。
關鍵詞:電商小鎮;產業轉型升級
21世紀以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對世界經濟影響進一步加深,互聯網與傳統產業逐漸融合,產業邊界日益交融。互聯網將制造業推進到“工業4.0”時代,形成“生產+網絡+服務”的制造業發展新模式,并催生以電子商務為主導的新商貿流通方式。電子商務極大提高了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并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根據2017年1至5月報表現實,中國網絡零售額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13.2%,已實現對全國平均水平的趕超。然而,莆田電商行業發展卻進入了瓶頸階段,在此背景下,建設莆田電商小鎮成為推動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莆田市電商產業概況
近年來,莆田電商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電商企業集聚程度較高、行業交流日益頻繁、電商平臺模式創新等特點。2017年莆田市以實物網絡零售交易總額10.67億元居全國第46名,同時位列福建省電商零售交易總額第4位,[1]2017年3月,阿里研究院公布的“2016年中國大眾電商創業最活躍的50個城市”排行榜中,莆田市位列第16位,與2015年相比下滑了7名。[3]莆田電商交易規模大、排名靠前均凸顯莆田電商產業發展的成績與優勢,而排名下滑也預示著莆田電商亟需加快創新和轉型升級。
(一)產業發展基礎好
莆田市城廂區作為莆田市電子商務產業的發源地,于2002年初步建成莆田傳統學生街,以跨境電商為主要輸出方式,于2009年實現電商交易總額的第一個高峰。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城廂區也涌現出一些發展潛力大、示范意義廣的跨境企業。
2014年9月,城廂區入選福建省首批電子商務示范縣(市、區)創建名單,并且,城廂區安福電子商務城入選福建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園區)創建名單。2015年6月莆田城廂區安福電子商務城被評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二)電商企業形成集聚效應
集聚效應擁有以下優勢:形成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產生成本優勢;促進分工與合作;享有區域與品牌優勢。[4]
目前,莆田市已形成安福電商城、百盛跨境大樓、雙洋商務樓等多個電商集聚區。業態覆蓋網絡零售、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移動電商、第三方平臺和服務商等。電商運營分銷、攝影美工、交易結算、產業孵化等園區服務功能不斷增強。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運輸、庫存、交易、銷售、信息獲得等成本,同時促進電商企業間分工合作,提高資源利用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形成電商各領域的投資新亮點。目前,莆田市閩中互聯網產業園、玩覓電商大樓等已相繼投入使用;而聯發莆田電商城、華林電商城等電商園區也在建設籌備中。
(三)鞋類電商占據主導
莆田電商以鞋業為主,鞋類電商占莆田市電商的70%~80%。據不完全統計,城廂區注冊的電商企業約3000家(其中鞋類電商占比大),年網絡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目前,鞋類電商處于自創品牌、打造自主平臺的轉型階段,階段,同時莆田也開始從電商大市向電商名城逐步轉變。據不完全統計,莆田市先后涌現電商鞋類自主品牌近百個,其中古奇天倫、莫蕾蔻蕾、玩覓、盾狐、AUΜ等品牌在網絡上備受歡迎,且玩覓于2017年被授予國家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四)行業垂直平臺前景明朗
2016年,中房購平臺采用全網分銷模式實現房產在線交易并完成交易額約12億元;2016年,上塘珠寶城上線的B2B銀飾電商平臺“找銀網”,提供銀板采購、成品采購、珠寶包裝配套等銀飾行業一站式采購及交易服務,并實現約15.4億元的交易總額;2017年,第三方藥械B2B電商平臺普天藥械網以50億的總交易額收官。
(五)農村電商發展勢頭良好
2016年依托同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項目,莆田仙游縣開展農村電商試點工作,通過完善鎮村快遞物流設施,促進“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借鑒仙游縣的項目建設經驗,秀嶼區于2017年初啟動農村淘寶項目,并于2017年3月30日實現了區級服務中心建成開業。截止2018年7月底,全市共有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點126個。2018年1-7月份,共完成交易訂單102.27萬筆,完成交易額8949萬元。
(六)跨境電商發展位居全省前列
2016年莆田市跨境郵件業務量達555.45萬件,占全省29.32%,位列全省第一;莆田市跨境快件業務量達637.34萬件,占全省25.08%,排名全省第二。
二、莆田電商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是一組電子工具在商務活動中的應用,從售前到售后支持各個環節實現電子化、自動化。其中,業態層次、人才、資金、物流對電子商務的發展具有顯著影響。其中,電子商務能否健康發展,很大程度取決于電商的業態層次,而人才為電商持續發展提供了蓄力,資金支撐電商的發展,物流則為電商生產提供保證。接著,文章將從上述四個方面對莆田電商進行具體論述。
(一)電商業態層次不高
莆田電商產業起步較早,但一直無法形成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電商品牌。一是莆田的電商企業一是莆田電商企業以個體經營為主,產業凝聚力低且資源分散,資源配置效率有待優化。二是電商企業的產品創新基本空白,自主品牌仍處于摸索階段。其中,莫蕾蔻蕾、古奇天倫雖為自創牌子,但其品牌文化缺失,注冊牌子只為賣貨,缺少企業核心文化,難以擺脫模仿、抄襲的路子。三是在產品開發和產業鏈完整性方面,莆田與廣東、江蘇、浙江等地還存在較大差距,無法形成龍頭效應。四是鞋服產品同質化嚴重,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現象時有發生,莆田“阿冒”深入人心,而市場亂象也亟需整頓。五是多數電商企業仍寄望于運營平臺的漏洞來銷售產品,服務意識缺失、信譽水平低下,而這側面反映為莆田電商企業在網絡推廣上缺乏信譽、品質優勢,企業發展受到較大的約束。
(二)人才孵化蓄力不足
截至目前,莆田網軍數量雖已超30萬,但仍以個體經營為主,缺乏完善的品牌運營團隊,無法就地培養電商人才。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莆田電商與高校間疏于聯系,且缺乏合作契機,校企對接速度緩慢、效率低下。二是從事電子商務的復合型人才缺口大,如小語種、跨境運營、法律合規等。
(三)電商融資需求難滿足
電商普遍以個體戶為主,低成本、無固定資產且缺乏抵押物,難以獲得合宜的銀行貸款。同時,個體電商前景難以預測,模式缺乏創新,難以獲得創業風投的認可。雖然莆田政府自2014年起,已設立電商風險補償資金,但依舊無法充分覆蓋。如莆田市夏末貿易有限公司一季度主營業務收入5457萬元,主營業務成本4426萬元,銷售費用303萬元,管理費用585萬元,財務費用25萬元,利潤總額115萬元,公司基本屬于自營,無代理和貸款。雖然公司利潤可觀,但由于夏末公司缺少固定資產、只有流水和貨品,融資機構難以評定企業還貸能力,導致該公司在融資方面仍舉步維艱。而上述情形并不局限于夏末公司,多數莆田電商公司或個人都曾因缺乏固定資產而遭遇融資窘境。
(四)物流倉儲配備不足
莆田電商城園區周邊缺乏與產業匹配的配套展示區和物流倉儲。物流供應鏈斷裂,標準寫字樓配套嚴重不足,導致園區周邊店面、寫字樓、臨時倉庫等房租不斷上漲,經營成本直線飆升,對正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電商產業造成較大限制。此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物流通達率低、配送成本高,儲運、保鮮技術與運輸設備的落后也對農產品電商行業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根據相關調查,城區內約120家電商企業負責人表示其倉儲需求無法得到滿足。以同樣的物流訂單為例,莆田成本都較福建省其他地區貴2~3塊,百盛跨境電商園平均每月輸出35萬票的貨,將導致約105萬的物流成本差價,不但壓縮了電商產業利潤,還加重產業園區的發展負擔,也影響了企業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并且,基于莆田沒有中轉倉和第三方倉儲的事實,為降低成本消耗,莆田電商企業更愿意選擇外地倉儲。
三、建設電商小鎮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創建電商小鎮順應了莆田電商轉型升級的需要,同時也將為全國特色小鎮建設樹立標桿。莆田電商小鎮的定位以“特色小鎮+電商產業”為主軸,既要腳踏實地,也要高屋建瓴。將小鎮建設置于國家戰略和數字經濟發展大背景下,精準定位、彰顯特色、強化引領、突出創新,打造莆田電商創業、創新、誠信、優質發展新生態,吸引人流、資金流、信息流集聚莆田,化解莆田電商發展的制約因素和傳統問題,激發莆田電商發展的吸引力、帶動力和創造
(一)整合資源,轉型升級
一是政府職能從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平臺型政府轉變,通過制定新型招商政策等運作規則,對社會資源配置流向、結構和退出等進行合理引導,整合現有資源和引進外部資源,以形成有效的資源配置秩序。二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大力支持安福電商城打造安福網銷集體品牌、網銷鞋企自主品牌。同時加大力度打擊假冒偽劣經濟違法犯罪行為。以信用為先導,構建莆田電商誠信生態體系,建立實名登記和認證制度,完善網絡交易信用評價體系。一方面鼓勵自主品牌電商,另一方面打擊假海淘、冒用品牌行為,規范莆田電商行業。由此改變對莆田“阿冒”的印象,最終解決電商業態層次不高的問題。
(二)多方面強化人才建設
為填補電商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缺口,政府需要積極探索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電商企業應加強同省內各知名高校、淘寶大學等培訓機構的交流合作,加強人才培訓,為電商行業孵化高素質人才團隊。其次,政府主管應積極與莆田高等院校、小鎮優秀電商加強合作,促成人才孵化實訓就業基地建成。最后,鼓勵高校向企業輸送符合的專業人才,企業提供崗位的良性互動模式。依托莆田學院、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和相關企業等,加強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的戰略合作,建立莆田電商產業培訓研究院。
(三)優化電商發展環境
1.擴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在已有風險補償資金的基礎上,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向電商企業提供貸款業務,并設立專項資金,給予金融機構和電商企業雙向保障,避免小微電商企業因成本低、無固定資產、缺乏抵押物和前景不明、模式不新而難以獲得銀行和創業風投機構的認可,同時也為銀行和風投公司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資金保證,解決雙方的后顧之憂,從而最大限度釋放電商企業活力。
(四)解決物流痛點,打造莆田物流圈
1.打造“互聯網+產業園+物流園”新模式。在小鎮周邊的雙洋網商創業園、世全·時尚國際電商城、百盛跨境電商孵化基地等電商樓宇和園區,引入人工智能,如自動識別系統、自動檢測系統、自動分揀系統、自動存取系統、自動跟蹤系統等,提高物流效率。同時運用樓宇地下層或地下停車場建立小型物流倉儲點,與小鎮智能物流中心連接,充分利用小鎮有限空間。
2.政策引導,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伴隨小鎮興建及相關政策的引導,借助“小鎮經濟”效應帶動周邊欠發達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在物流和倉儲方面,莆田市的規劃建設包括跨境物流、保稅倉儲在內的快遞物流園區和倉儲配送中心,引導快遞物流企業在莆建設物流設施、設立運營總部,支持快遞·電商倉儲一體化建設,推動倉儲配送的一站式、規模化、集約化進程。同時,出臺相關有利政策鼓勵莆田物流企業向鄉村地區擴張,設點設站,帶動農村物流發展,例如給予在農村設點的物流公司一定的稅收或政策上的優惠等,從而逐步改善物流通達率低、配送成本高的現狀。[5]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央視財經.中國電子商務半年報[R]2017.
[2]2017年2月各大城市電商產業排行榜http://www.ebrun.com/20170425/227733.shtml
[3]2016年中國大眾電商創業排行榜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1285.html
[4]產業集聚——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N]人民論壇,2006(4).
[5]莆田市加快電商轉型突圍[N].中國產經新聞報,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