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茹
[摘要] 目的 探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和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方法 將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間來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共計97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接診的順序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納入48例,對照組納入49例。兩組患者在出院時均給予常規出院指導,觀察組額外實施延續性護理。 結果 在飲食治療依從性方面的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87.50%和73.4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出院期間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糖尿病腎病;生活質量;飲食治療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a)-0089-02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長期處在高血糖水平狀態,導致患者的微血管受損,從而引起腎功能受損而致病[1]。糖尿病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從各方面對患者進行綜合性的治療干預,才能夠使其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鑒于此,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單純在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無法滿足其護理需求[2]。因此,臨床急需一種能夠持續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的護理模式,在這樣的需求之下,臨床提出了延續性護理,并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將其應用到4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護理中,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來該院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共計97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接診的順序分成兩組,其中觀察組納入48例,對照組納入49例。觀察組48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5例和23例;年齡范圍42~73歲,中位年齡(58.6±4.7)歲;病程2~15年,平均年齡(6.8±1.6)年。對照組49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27例和22例;年齡范圍43~75歲,中位年齡(59.1±5.3)歲;病程2~14年,平均年齡(6.5±1.7)年。兩組研究對象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該次研究獲得了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1.1 納入標準 ①臨床確診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②患者均能夠獨立理解該次研究內容,并閱讀簽署了入組同意書,自愿參與;③研究配合良好的患者[3]。
1.1.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器質性病變的患者;②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③合并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聽力障礙或受到其他因素影響而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4]。
1.2 臨床方法
97例患者在出院時都進行出院宣教和出院指導,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干預措施有:①建立延續性護理干預小組:以我科室為依托,以護士長為組長,選取1名主治醫生和2名不值夜班護士作為組員。對組內全體成員進行培訓,使組內成員掌握延續性護理理念、實施流程以及糖尿病腎病相關疾病知識、護理技巧、溝通技巧等。然后由組內全體成員進行討論、分析,在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出患者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方案。②延續性護理實施:首先做好患者住院后的健康教育,定期組織患者及其主要的家庭照護者參與健康教育講座,講座主要對介紹相關的疾病知識、出院休養期間堅持遵醫囑用藥治療、合理飲食、堅持運動鍛煉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正確進行血糖監測以及血糖監測的重要性。其次加強患者的心理干預,采取電話隨訪和家訪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服務,幫助患者以良好的情緒狀態養病。
1.3 觀察指標
①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應用《飲食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對患者出院后的飲食治療依從性情況進行調查,評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在90~100分為完全依從;得分在60~89分為部分依從;得分低于60分為不依從。其中的飲食總依從性=[(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例數]×100.00%。②對患者出院期間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使用簡易生活質量量表(SF-36)進行評估,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等內容,每項評分均為0~100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搜集所獲數據均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其中的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以(%)和(x±s)表示并錄入,且對以上不同類別數據的比較,分別采取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比較
在飲食治療依從性方面的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為87.50%和73.4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延續性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患者出院期間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論
相關數據顯示,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高達30%。糖尿病腎病對患者的健康危害甚大,且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大量的研究認為,患者在出院后如果能夠得到持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于促進其血糖良好控制,有效延緩病情進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對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單純的依靠藥物是不理想,也是一種不正確的方法,血糖的控制需采取綜合性的手段進行。其中飲食治療也是促進血糖控制的一項重要措施。因此,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對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療也具有顯著的作用。但是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一旦出院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導致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逐漸降低,從而對其疾病康復產生不利影響。
因此,十分必要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促使其在院外仍然保持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護理能力,從而促使其血糖的良好控制,延緩腎功能衰竭,提高其生活質量。延續性護理是將醫院內的護理延伸到患者的家庭,通過該定期回訪、電話隨訪等所中形式來滿足患者在家庭休養期間對護理的需求的一種護理模式[5]。延續性護理的開展能夠使患者在出院養病期間仍然能夠得到科學、規范的護理干預,最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該次研究中,通過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顯著地提高了患者的飲食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實踐效果突出。
[參考文獻]
[1] 劉婧,包宇實.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與自我護理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17):2482-2484.
[2] 蔡淑蘭,王榮菊,于明忠,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7,20(4):473-476.
[3] 唐湘,張建林.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從性的影響[J].華西醫學,2015,30(5):1511-1515.
[4] 查丹鳳,胡春華.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生活質量和飲食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 1(1):82-84.
[5] 郭敏.延續性護理在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70.
(收稿日期: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