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楠
摘要:經過政府長期改革調整之后,不同市區已經衍生出兼備大計劃、大建設、大社保等特征的大部門機構。但是,市政府作為直面基層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協調利益關系、消除社會矛盾的主體,經常會受到人員編制不夠等實際狀況的約束,所以在政府部門之間還存在較多有待協調配合解決的事情。本文闡述了現階段我國政府部門間協調配合工作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結合實際探討了政府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妥善性創建的建議。
關鍵詞:政府部門 協調配合 機制建設
我國各區市政府經過不同階段的梳理和靈活運用實踐經驗后,開始在部門間協調配合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如透過全局性和綜合性難題思考解決途徑,令部門間協調配合活動變得更加強而有力;時刻圍繞市政府中心工作,迸發出部門間應有的聯合動力;基于一系列突發性事件的處理,增加部門間的凝聚力。然而,因為部分工作人員考慮不夠全面,在政府部門間協調配合工作處理中仍留有一些弊端。
一、政府部門間協調配合工作遺留的問題
1.議事協調機構職能落實不夠嚴格規范
透過既有的議事協調機構觀察,由于內部不存在嚴格限制內容,使得議事協調機構經常產生一系列不規范行為。實際上,大部分議事協調機構設置的目的,就是促使重大工作和專門任務得以高效進行。在設置方式上,議事協調機構是直接交由市政府和市委通過發通知宣告成立,沒有預先展開科學性的考察認證;在成立方式上,議事協調機構沒有完善的法律依據為指導,這就導致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單位領導必須兼任不同小組的領導組長,或是辦公室主任等職務,一年內要參加十余次會議,即便是一些通過工作會議就可商討處理的問題,也要設置專門領導小組加以鉆研。在兼職和開會過多的情況下,致使不同機構的負責人沒有富余精力處理關鍵工作,這除了約束本職工作的發展之外,更造成協調資源的嚴重浪費。
2.協調配合工作期間遺留部門化和利益化特征
在設置過程中,行政管理部門十分關注隸屬關系,導致了部門分割等消極狀況,無法及時衍生出一類關聯縝密的工作體系。特別是在行政管理體制日漸專業化分工的背景下,職責部門化現象開始出現,不同單位會各自收集、掌握和自身職能關聯的重要信息資源和信息獲取渠道。與此同時,部門彼此間協調配合往往要收集、整合各個政府機構的資源,這就產生了跨部門的資源需求,并在不同參與者之間產生了彼此依賴的關系。一旦在協調配合環節中涉及各個部門的利益問題,便會產生拖諉等不良行為,甚至會由此產生部門梗阻狀況。
二、政府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完善性建設的建議
1.設置愈加規范可靠的議事協調部門
議事協調部門在全面掌握《國務院行政機構設置和編制管理條例》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機構設置與編制管理條例》等之后,要制訂更加完善的議事協調結構,設置管理規定綱要,令議事協調設立期間涉及的程序、方式、組織方法、設置和撤銷的有關條件等得以明確認證,進一步讓不同類型議事協調部門得以合理化精簡和監管,確保日后可以嚴格依照上級標準進行特定程序審批規定。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個工作過程中,通常無須額外設置實體性的辦事單位。
2.健全協調配合體制,確保嚴格落實有關協調配合程序
在優化政府部門間內部協調配合機制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將注意力集中放在機構、編制、人員設置等方面,基于創新體制開發更加富有針對性的協調程序,力求部門間的協調主體、規則和方式,協調適用范疇,檢查追究要求,責任落實細節等得到規范控制。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快速創建迎合時代發展趨勢和上級領導要求的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政府部門就必須在議事協調機構職能落實方式不規范、相關部門呈現較強的利益化取向等問題,快速設置規范性的議事協調部門,提供更加有效的協調配合程序。
參考文獻:
[1]李勇,王喆.市政府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研究[J].機構與行政,2013,(3).
[2]伍美玉.政府部門間協調與合作的困境及選擇[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3.
[3]徐榮開.府際關系視角下政府部門間協調合作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6.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