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燁
摘要:認真落實學校每天的晨午檢制度,對各種疾病做到早發現、早送診、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確保學生的身體健康。
關鍵詞:高中 晨午檢 基本原則
為了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的政策和相關法規,保障在校學生的身體健康,有效預防和控制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學校一定要提高認識,嚴防死守,認真做好學生每天入校前的晨午檢工作。
一、及時檢查原則
晨午檢是學校于每日上午和下午上課前,對學生和教師開展疾病癥狀的簡單檢查記錄和報告,目的在于盡早發現可能存在的傳染疫情。每天早自習或第一節課課前為晨檢時間,下午第一節課課前為午檢時間,檢查內容是觀察學生有無發熱、腹瀉、麻疹、嘔吐、咳嗽等癥狀。晨午檢工作要嚴格、及時,否則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
晨午檢可采用入校前檢查和入校后巡檢兩種方式。入校前檢查可在校門口設檢查臺,由校醫逐個進行晨午檢;入校后巡檢可在晨(午)課前由班主任負責詢問和觀察每位學生的身體狀況,如果發現學生感覺不舒服、腹瀉等傳染病癥狀時,要測量體溫,并及早向校醫室報告。校醫重新為學生測量體溫,做好登記,然后送學生去醫院就醫。
二、一個不少原則
晨午檢應對全體師生(不論是否缺課),一個都不能少。晨午檢時間,班主任要親自監督,查看班級內有無因病缺席的學生,對于缺席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聯系家長,弄清楚患的是什么病,以及學生的癥狀等,對因病缺課或缺勤人員進行電話隨訪。晨午檢包括詢問、觀察和體檢,做到“一看、二聽、三問、四查、五測、六追蹤”:一看學生的面色和精神狀態;二聽學生或家長的描述;三問學生有無發熱、皮疹、腹瀉等異常癥狀或體征、家中有無成員出現類似癥狀;四查學生有無水痘、腮腺炎等傳染病癥狀;五測體溫;六追蹤缺勤的學生和教職員工。
三、準確登記原則
在晨午檢過程中,發現有學生患病,不管是否缺課,還是患某種疾病,班主任都應使用校醫室制定的學生或教職工晨午檢記錄表,以班級為單位,逐人逐條如實記錄。填寫《晨午檢學生健康信息填報卡》時,班主任一定要寫清報告時間、班級、有無缺席者、患者姓名、病名、有無發熱者、發熱者的姓名和體溫度數、患病日期、患者聯系電話(盡量多部電話)、家庭現住址和填報者。最后,班主任把《晨午檢學生健康信息填報卡》在規定時間內報到醫務室。校醫應每天在放學前檢查晨午檢記錄,對沒有登記完整或有誤的信息進行核實糾正。此外,校醫室每周和每月都要匯總全校師生晨午檢及學生缺課的信息,掌握全校師生的身體狀況,為疾病預防和決策提供一手資料。
四、有病隔離原則
對于確診的學生,或身體不舒服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打電話聯系家長,安排學生到校醫室或醫院診治,一旦發現或確診各類傳染病學生,及時隔離治療,并對患病學生接觸過的物品進行徹底消毒。對患傳染病而暫時回家有困難的學生,由校醫室安排隔離房間,每天查視。校醫室醫生要對因病缺課學生進行追蹤登記,記載清楚學生的病情、就診醫院、治療情況。患各類傳染病的學生康復后復課,要由校醫室嚴格把關,查驗就診醫院醫生開具的診斷證明,并再次對學生身體狀況進行觀察和詢問,確定完全康復后登記備案,準許其到教室上課。
五、疫情報告原則
有以下情況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2小時內)報出相關信息。一是在同一班級或同一宿舍,有三名或多名學生患病,并有皮疹、發熱等相似癥狀時;二是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或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嘔吐等癥狀時;三是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不按時上報疫情,造成重大或惡性事故者,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六、長期堅持原則
疾病預防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一刻都不能放松。班主任是班級實施晨午檢的責任人,學校應對班主任進行相關常識培訓,預防和矯治學生常見病,能夠有效控制學生常見病的發病率,特別是有效預防學校公共衛生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王秋霞.高中生流行性感冒的預防措施[J].心理醫生,2015,(9).
[2]雷萬春.農村中小學流行性感冒疾病現狀及其預防控制對策[J].醫藥前沿,2017,(7).
(作者單位:瓜州縣第一中學校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