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第三小學 江西宜春 336100)
現代教育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過程,評價是師生思維與情感的重要環節,在課堂教學中實行多元化評價,有利于學生學習信息的多方向、多角度的交流。幫助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各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成功,建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和全面發展。
學生必須經歷成功,這對他們目前的發展和未來的持續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在課堂上及時向學生示愛,注意每個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想學習,愿意學習和學習,使每個學生至少在某些方面都有定期的成功經驗的機會。為了讓學生喜歡數學,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在課堂上,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令我滿意,我都會給學生一個鼓勵的話,一個知道的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 在整節課中筆者的表揚是多角度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有效學習評價,應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的學習活動由誰來評?我們認為,教師是評價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成員,但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評價實施的過程中,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倡導評價方和被評價方在相互平等、尊重和互動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協商、討論、辯論等不同的溝通方式自主地調控、評價活動本身,以獲得評價的最大效益。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扮演演員的角色。而是要扮演好導演的角色;學生們表演得好不好,關鍵看老師導得怎樣。
針對這一理念,我在班級開展“人人爭當小老師”來替代以往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學時,筆者常常把講臺讓給學生,由學生當小老師,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內容時,針對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先出示“小明的一天”這一教學情境圖,組織學生在小組里試著說一說“小明什么時間在做什么”,再由較優秀的學生當小老師,告訴大家自己是怎么看時間的。在交流中,充當小老師的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另一部分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得到了幫助,輕松愉快地獲得知識,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新的評價觀要求教師、學生從對立狀態轉入統一關系,教師不宜唱獨角戲似的評價學生,而應讓學生參與評價,使評價成為雙向甚至多項的活動。在教學中,我積極創設生評師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評價老師,勇于向老師提問題,發表獨特的見解。如:在教學“數學樂園”走進數字迷宮這個教學環節,老師和學生一起玩“小白兔跳迷宮”的游戲,學生做游戲并互評后,老師跳迷宮,學生評。同學們參與熱情極高,紛紛各抒己見,有的說:“老師跳對了!”有的說:“老師是一左一右地跳迷宮,跳的動作很優美。”有的說:“如果老師能豎起兩只指頭在耳朵旁,那就更像兔子跳了。”還有的說:“我能跳的比老師更好。”學生挑戰老師,師生一起活動,多項交流、評價,體現了平等、民主、自由、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整個課堂充滿活力。
教師是評價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成員。這是因為,一方面在教學這個師生雙邊活動中,教師是最了解學生的;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目標教師了解得最為全面,也最符合教學規律。因此,教師應是學習評價活動的主要成員。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同樣是評價自己及同學學習活動的主體。對于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等,學生的感覺最真;對于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學生也有自己的體會。因此,對于這些內容學生的自評是有價值的。同時,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某個學生所表現出包括合作的態度等素質,其他同學是一定發言權。因此在評價學生學習時,應讓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
自我評價對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能否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認真地總結各種學習方法,檢查學習活動進行的質量與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進一步的數學學習。因而,在課的總結階段,筆者注重創設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因為作為學習者的學生本人,他對學習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包括教師)更貼切。評價的內容包括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發展情況、學習態度和情緒情感等方面的評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評價學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要求生生互評時要做到公平、公正,既要贊賞同學的優點,又要客氣地指出不足。例如在教學20 以內筆算加法時小組合作探討計算方法,匯報時有很多種計算方法。我采用讓學生來說“你所喜歡的計算方法是什么?這種方法好在哪里?”在同學們的互評后,老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了同學們都說得有道理,既能贊賞別人的發言,又能客氣地指出不足,老師認為這幾組的同學們都能得到優秀合作星。這樣,學生在互評中,學會了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學會了從知識、語言表達、創新、情感、態度等方面互相評價、互相欣賞、互相幫助,課堂氣氛熱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以來教學評價趨于開放,有效地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評價是教師的“專利”,學生常常處于被動 甚至被忽略的地位,等待教師指點、評說,很少有自主調控的機會。通過這樣的評價,可以變教師評價為師生互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讓學生參與評價,使評價成為一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活動,可以實現學生對自己學習行為的自我調控,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傾聽他人意見,正確看待他人,正確看待自我。
通過這樣的課堂及時評價的改革,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了思考的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營造了人文的氛圍,促進了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