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沋西小學 陜西渭南 714099)
美國探究數學家薩奇曼認為,學生生來就有一種好奇的傾向,他們會想方設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以及為什么發生,探究式學習正好符合學生的特點。因此數學學習的基礎首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有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所呈現的活動情境首先應該從兒童身邊看得見、聽得到及經歷過的熟悉的事例和素材出發,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并體會數學學習和現實的聯系,產生積極的求知欲望,形成強烈的認知內驅力。其次可從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入手,把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公式、法則、圖形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現實世界中,從而使兒童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誘發、啟迪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一切真知都源于實踐”,兒童只有在活動實踐中才會逐步豐富他們的認識結構,因此,我們在組織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時應該為兒童提供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一方面可滿足孩于的好奇心,使孩子持久保持著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促進兒童從不同角度、不同的范疇真正建構關于數學知識的意義、數學思想的內涵。我們可以設計以下活動
1.實踐性活動。北大版第三冊在認識人民幣——《買文具)一課中,在學生已經認識各種幣種之間的關系后,我設計了模擬購物的情景,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準備好的模擬人民幣進行買文具活動,并指定學生扮演成收銀員和多個購物者,使學生在付出和找回人民幣的活動中,不僅掌握了人民幣的有關知識,還提高了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2.合作性活動。在《認識圖形》的教學中,我通過摸、找、畫、說等活動,讓學生感知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初步認識了什么樣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后,又運用這四種圖形拼出了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如機器人、軍艦等,并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的涂色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體驗性活動。在《時、分的認識》這節課,為了讓學生深刻體驗“1分”的時間概念,給學生安排了這些活動:(1)看鐘面感知“分”,同時錄音機播放1分鐘的輕音樂;(2)用動作創造"分”,全班學生用各自的動作方式來表示1分的時間能做的事情,如:一分鐘時間內寫字,一分鐘時間內跳繩,一分鐘時間內做口算題等;(3)巧妙延伸到“時”的概念,這樣就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轉變成了學生可以體驗的數學事實。從此,學生就會自覺遵守時間,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而且還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4.思辨性活動。在教學《觀察物體》這節課中,我把教室里四個相同的灑水壺擺放成不同的位置,并排放在講桌上,先引導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看到的樣子,畫出平面圖形,同桌交流之后,師生共同驗證結果。然后我又將四個不同位置的平面圖打亂順序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按照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順序重新排一排,請學生做出判斷。于是學生開始運用各種感官去參與學習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5.創造性活動?!镀咔砂澹┮徽n,在學生掌握七巧板是由5個三角形,1個正方形和1個平行四邊形,共7塊組成后。我只告訴讓學生“玩”,但必須同時用這個“七巧板”來拼,看看你們會發現什么?學生積極、熱情高漲地投入到這種創造過程中去,試圖去發現什么,結果學生們創造性地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圖案,如:輪船、魚、狗、蠟燭等,然后再讓學生說出創造的思路。學生們不管是創造還是描述,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達到學科整合的目的。
活動材料的結構性主要表現為材料的開放性、豐富性及多元性。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主動、最積極、最具創造性的因素,而想象又是對記憶中的表象進行加工構造出新形象的一種思維活動,它能幫助人們探索新路,預示未來。因此,教學中應激發學生從新的角度大膽想象、猜測,善于把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廣泛的聯想,重新組合,創造出種種新形象。如:教學《認識圖形》一課,我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并能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之后,我又呈現出一幅由這四種圖形拼成的美麗的圖畫,創設出一個具有較強趣味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組學生發現并找出圖畫中的各種圖形之后,我又巧妙地引導學生轉向下一個“想象再創造”的學習活動,讓各組學生討論,尋找設計本組拼圖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圖。再讓各組學生將本組所拼得的圖畫在全班展示,并介紹創造的方法和所用的圖形,學生表現主動,拼得的結果豐富多彩。這樣組織教學,不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集體智慧,獲得了豐富的探究創造經驗,還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為今后學習幾何圖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一種打破傳統課堂“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形成“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重視的是學生探究的學習過程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只要把學生解放出來,置于一種開放、主動、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讓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并且要精心設計開放性、探究性研究的問題,給學生創造自生探索的契機,才能使探索性學習向最優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