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第三高級中學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對客觀事物進行獨立自主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新課改背景下,我校堅持學本課堂模式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產生問題為主線, 以合作評價為主要手段,以團隊探究學習為平臺的問題教學模式。通過探究性學習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又能養成良好的問題思考習慣與品質,同時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1]
從范圍來看,可以是化學學科內的問題也可以是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問題;從形式上看,可以是實踐性的課題,也可以是思辨性的課題。從內容上看,可以是化學學科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也可以是教學試驗的改進和創新,可以是化學史內容的回顧也可以是化學學科知識的前瞻,可以是社會問題的調查,也可以是和生活中化學問題的揭密,還可以是化學品的制取等。每一個課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進行研究,相同的研究課題可能包括不同的研究內容。具體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2]
對中學化學的基本內容,用探究性學習的方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化和拓展。如教材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的研究,某些元素的發現過程及應用,化學史實的回顧、評價、思考與收獲,化學前沿知識的了解。
如通過化學實驗來探究化學反應的現象和本質,設計、評價實驗方案,開展家庭小實驗,改進已有的實驗裝置,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實驗裝置更簡單、實驗更加節省時間、節省藥品、實驗產物對環境污染減少等。
利用化學實驗簡單地分析和檢測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物質。如:碘鹽的檢測,污水、空氣中有害成分的檢測,真假黃金飾品的鑒定,常見纖維的鑒定,洗滌劑去污原理的探究,潔廁劑成分的探究等。
與社會相關的化學問題主要表現在能源、環境、材料三個方面。如:水污染情況的調查;校園垃圾情況調查;食品添加劑與人體健康;廢舊電池的危害和回收利用;雨水酸堿程度的研究;家庭居室污染的調查等。
選擇化學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綜合性問題,如能源開發;吸煙與人體健康;化學與軍事;電冰箱與臭氧層;人體健康與微量元素的關系等,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探究性學習分為課堂探究性學習和課外探究性學習兩種。
課堂上將化學問題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發現問題→提出假設→進行探究→收集事實→科學抽象→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相互交流→進行評價→總結歸納”的模式進行探究學習。
課外探究性學習可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進行。指導學生按照“根據興趣、愛好成立小組--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尋找、收集、整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撰寫研究報告--進行自評互評”的程序開展課外活動。探究課題可以是課堂學習中留下的疑惑問題,可以是從化學視角探究某些生活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是化學教材中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探究性學習一般包括以下過程:創設背景,激發探究興趣;引出問題,明確探究目標;搜集材料,獲得感性知識;分析思考,形成若干假設;通過實驗,驗證所提假設;根據結果,得出正確結論;交流評價,互相取長補短。提出問題是關鍵,探究嘗試是中心,交流提煉是升華。[3]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用于探究性學習,有些靠自學、聽講就能理解和掌握的名詞、概念、事實等方面的知識,不適合用探究的方法學習。探究性學習應選擇那些容易引發學生探究欲望、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有探究價值的內容進行探究。
在探究性學習或活動中,教師不僅應當起到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作用,而且應當以師生完全平等的心態積極地參與。在探究活動的施行中,安排足夠的時間組織學生探究,并在實行過程中及時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指導學生探究的方法,努力發現學生的特長、特點和興趣取向,并依此施行因材施教。
在施行探究性學習時,要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內容和要求上加以考慮和引導。因為學生的智力和個人經驗的不同,在探究性學習實施中,必須在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同時,也要為少數高于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留有適當的余地。
實驗是化學的最高法庭。化學是以實驗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實驗理應成為化學探究性學習中的主要內容。通過實驗驗證假設的正誤是化學探究性學習常用的方法。
評價是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并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成為激勵學生發揮特長、施展才能、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手段。
總之,探究性學習應該是化學新課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學習可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機會。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根據現有知識探根溯源,發現、提出新的問題,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涉獵最新的前沿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