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南漯河 462000)
美術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進程中,融合了豐富的文化元素,成為構建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掘美術與民族文化的內在聯系,認識到美術教學對于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意義,以美術教學為契機,強化學生的民族文化認知理解能力,激發學生民族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意義,接下來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師隊伍、學生實踐等方面探討了高校美術傳承民族文化的實施路徑。[1]
高校美術教學不但要注重學生美術知識技能的發展,同時還要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民族文化是民族發展演進過程中沉淀的文化精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民族文化是展開教學及實踐活動的重要基礎,能夠為美術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融合能夠使高校美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人文價值得以提升,同時還為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創造出新的契機。隨著國際文化融合進程的加速和網絡文化的泛濫,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甚至出現了邊緣化危機。這些問題導致當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受到不利影響,對民族文化的了解趨于淺表化,難以理解其深刻內涵,與素質教育的初衷出現偏離。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校美術教學要主動承擔起民族文化滲透與傳承的責任,構建起與民族文化傳承相契合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美術技能和精神文明的雙重培養,最終實現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雙贏格局。[2]
高校美術教學中民族文化的傳承首先需要在教學理念上有所轉變,重視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合,認識到民族文化對于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價值,只有這樣才能高效發掘民族文化中的美術資源,使之成為美術教學中的一部分。在課時安排上要科學合理,引入學分制,從而提高師生對民族美術的重視程度。在具體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建立相應的數據系統,提煉民族文化中與美術相關的教學資料,將這些資料整合梳理,設計更科學的教學方案,提高美術課程設計的合理性。此外,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講解和宣傳力度,從而營造更濃厚的美術教學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將美術知識技能與民族文化的傳承結合在一起,注重學生民族精神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的發展,為民族文化與高校美術教學的融合奠定堅實基礎。
通過高校美術教學模式的創新,有利于實現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通過教學設計、教學形式的優化提高民族文化的傳承價值。美術教師要善于提煉民族美術藝術精華,將相關作品制作成系列課件,通過多媒體使學生更直接的了解這些作品的創作背景、文化背景、歷史價值及文化價值等,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在對民族文化的認知深度,提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支持下,學生在民族美術方面的視野將得到進一步拓展,教師可以以此為學生布置具有探究性的美術作業,譬如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藝術起源、文化特征等,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創作良好條件。尤其是在民族美術作品欣賞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問題引導、情境探究、合作學習等形式激發對民族美術的探究積極性,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在高校美術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完成常規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民族文化傳承中起到橋梁紐帶作用。教師需要有完善的專業素養和民族文化底蘊,才能保證兩者的有效融合。這就需要高校在美術教師隊伍建設上加大培養力度,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學習提高教師對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視程度和相關課程駕馭能力。例如組織民族美術作品交流活動,有利于美術教師建立起更廣泛的溝通交流途徑,通過作品交流拓展教師視野,深化對民族文化內涵的理解,提高專業教學能力,保證民族美術教學質量。此外,還需要建立起對美術教師的綜合評價體系,通過評價及反饋強加教師的綜合素養,實現民族文化在美術課堂的高效滲透。[3]
民族文化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傳承和發展,最終要落實到實踐行動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看到成效、看到結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區域民族文化作為學生考察項目,利用網絡或者實地考察開展深入研究。尤其是利用假期完成民族美術文化考察,通過相關博物館、工作室、民間調查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實地探究,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起源、傳承和發展等,這樣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深度,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綜上所述,高校美術教學與民族文化的相互滲透有利于學生民族意識的養成,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文化傳承使命感。通過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模式的優化以及教師素質的提高,結合豐富多彩的美術實踐活動,能夠形成濃厚的民族文化傳承和發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