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100085)
翻譯既是一門集語言和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又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翻譯課程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很多學者試圖對翻譯能力加以定義,紐伯特認為,翻譯能力是指“譯者應對翻譯過程中具有變易性的各種任務”的能力,包含語言能力、主題能力和轉換能力。
作為翻譯能力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翻譯課堂至關重要。隨著多媒體環境走進教室,在翻譯課堂中,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多媒體資源加強對學生培養翻譯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所呈現的問題變得明顯。全部依賴紙和筆的傳統翻譯課堂教學模式在很多方面顯出不足。
傳統的翻譯教學主要以老師講授、學生聆聽為主,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在課堂環節中,教師是整個翻譯課程的主導,從翻譯理論的介紹到翻譯技巧的闡述,都是以“一言堂”的形式出現的。授課內容主要為教師對翻譯理論或技巧的講解和翻譯作業的評析,很少有學生參與討論。這種缺少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自覺不自覺地養成了對教師的依賴性,總覺得老師提供的譯文就是最好的,無需自己再思考。他們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翻譯的譯文允許多種多樣,只要譯文忠實,表達地道,就是好譯文。因此,傳統教學環境下,學生很難養成良好的翻譯習慣,對老師的依賴性很高,自主翻譯的能力無疑較弱。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國際間交流的日益密切,翻譯題材越來越呈多樣化發展,遠不局限于傳統的語言文學本身,而是擴展到文化、經貿、科技、外交、新聞、廣告、法律、軍事、醫學等各個領域,可謂包羅萬象。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廣博的知識已經成為譯者必須具備的條件。而傳統的翻譯教學中,教材缺乏真實語境下的例句, 不能與時俱進;教學方式以粉筆、黑板為中心,教學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學內容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傳統的翻譯教學難以適應信息時代對對譯者的要求和全球化環境給翻譯帶來的巨大挑戰。
傳統的翻譯課中,單憑教師講授的語言內容主要是人造語境,缺乏生動性,教學內容難免枯燥。當今的世界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各種語言和非語言的翻譯對象走入我們的視野,對學生的沖擊非常大。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追新獵奇,他們更希望通過各種媒介來引發學習熱情。因此,僅靠紙筆工作的傳統翻譯課堂難以激發學生對翻譯學習的興趣,借助網絡和多媒體的翻譯教學勢在必行。
在傳統的翻譯課堂中,基本不使用或很少使用翻譯輔助工具來輔助翻譯,這不利于培養學生有效利用資源來提高翻譯能力。而且,沒有使用過翻譯輔助工具的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時,完全無法適應需要翻譯軟件支撐的大量任務,對就業帶來不利。
綜上所述,借用多媒體、網絡的幫助來改進翻譯教學已經勢在必行。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翻譯教學,認為在網絡與多媒體環境下進行的翻譯教學更利于幫助學生提高翻譯能力。以下為該環境下學生翻譯能力提高的多維嘗試。
翻譯能力是語言能力、文化能力和和雙語轉化能力的結合。因此,翻譯課的主要任務還是基本技能的訓練,因為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翻譯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講授翻譯技巧的同時讓同學們充分認識到翻譯技巧本身是為翻譯能力的培養服務的。因此,在進行翻譯實踐時,需要靈活處理,避免死守某種技巧而曲解原文或使譯文拗口難懂。為了把這一過程變得更為生動形象,筆者設計了翻譯課程多媒體課件。對于代表性譯文,用PPT進行顯示并講解,同時對該類譯文和翻譯方法進行展開討論。用電子課件授課比傳統的授課手段更為直觀、形象,便于學生充分領悟并思考,能有效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其的主觀能動性的理念對翻譯能力的培養很有裨益。多媒體的運用能充分彰顯這方面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直觀、形象、生動的課件和音像等內容,將靜止的文本轉換為活潑生動的畫面,為翻譯課程增添了許多活潑的氣氛,避免課堂的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學生興趣,提高其主動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通過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而投身于建構知識的活動中,從而認識翻譯的本質問題,并逐漸掌握翻譯的策略和各項翻譯方法。
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翻譯習作,在課堂上展示從而進行比較賞析也是師生互動的一個辦法。在這個過程中,同學的譯文接受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評價和完善。大家會對比較集中的錯誤展開更為深入的探討,從語言、文化、文體、語用等方面幫助學生對翻譯的本質有個清楚的認識。這樣一來,不但能幫助他們對自己譯文的優劣之處有深刻的理解,又能提高全班同學對譯文優劣的認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通過翻譯課堂的師生互動式教學,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和課堂的合作者,解決了在傳統翻譯教學模式中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需求的問題。同時,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到翻譯教學中,便于激發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
譯文評價的能力對學生有著重要意義。能幫助他們分辨譯文的好壞,從評價中發現自己譯文的問題和不足。利用多媒體設備的翻譯課堂因其輕松愉快的氣氛,更利于學生活躍思維,發揮創造力,領悟翻譯的實質和要領。不但能培養學生的翻譯實踐能力,還能促進他們對譯文質量的評價能力。
在電子資源堆積的今天,能夠巧妙應用電子資源和設備進行翻譯已經成為譯者不可或缺的手段。翻譯教學界中已經有很多共識,認為翻譯教師在傳授各種翻譯方法的同時, 還應教會學生如何提高翻譯軟件的使用和網絡查詢能力。教會使用常用的在線詞典、翻譯軟件與搜索引擎,充分發揮原語詞典的作用,并利用語境去把握游離不定的語義,確定適合特定語境的最佳詞義來體現英語詞匯的“原汁原味”,從而準確、快速地完成翻譯任務。
借助計算機進行翻譯已經成為翻譯公司和本地化公司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除了傳統的語言文學翻譯,向學生引進計算機輔助翻譯的內容也勢在必行。在這種情況下,對翻譯軟件的了解,開展借助語料庫和各種在線及非在線翻譯工具的電化教學已經成為翻譯教學環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料庫可以幫助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選擇正確的表達和準確的術語,使譯文地道,用詞準確。
除了語料庫、電子詞典等輔助翻譯工具,各種各樣的網絡資源都可以成為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翻譯重要的輔助工具。網絡中大量的教學資源和信息,為師生提供了更多在最快時間通過最有效手段獲取最廣博知識的機會。
網絡與多媒體應用于翻譯教學有效地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狀況,為教學內容和形式增添了新的活力。學生由傳統模式下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的積極參與者,從而在語言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深度認識翻譯的實質,提高翻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