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衛生學校 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 341000)
項目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下的新型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某個項目來進行教學的方法。由教師設計項目,學生接受項目、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方案,最后進行項目的評價。《常用制劑技術與設備》是中職藥劑專業的專業課程,涵蓋了是學生將來進入藥廠工作所需的各項技能。其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制劑工作崗位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職業素質,從而培養適應生產、質檢及管理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1]。本課題組通過對教師、學生以及制藥企業的的調查發現,傳統的講授法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也很難適應企業對制藥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我們對常用制劑技術與設備課程進行項目教學的改革,以期培養出能夠符合制藥企業崗位需求的合格制藥人才。
課題組通過與制藥企業位溝通,深入了解企業對中職藥劑專業畢業生的核心要求。再由學校藥劑專業骨干教師、行業專家的課程開發團隊對制藥企業核心要求和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分析,設計出個個多制藥企業典型劑型的操作項目[2]。
以顆粒劑的生產項目為例,項目可分解為:任務1:物料的準備;任務2:配料的混合制粒;任務3:干燥;任務4:整粒;任務5:總混;任務6:分裝;任務7:外包裝;任務8:質檢。在制定任務單時,要密切結合崗位要求,并盡可能地將要求掌握的知識、技能涵蓋其中。
以包衣片生產項目中任務顆粒劑的制備為例,學生應提前收集好必備的理論知識,設計恰當的工藝流程;選擇設備和學習設備操作知識;掌握顆粒劑制備的操作流程,預估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案,項目評價方法等。
教師教學組織可分為劃分小組、發放項目指令、項目任務檢查、項目實施階段、項目評價等。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嚴密監督項目組的執行情況,并針對出現的情況作出實時調整,但完成的具體工作教師不能參與,突出學生是項目教學的主體的轉換。
通過應用新的評價體系,采用制藥企業、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多方位的評價模式。
1.提高了教學效果,對接了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提高了學生的崗位技能,通過整個項目完成時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另外新增制藥企業評價,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到制藥企業對于進行項目教學改革班級的學生的各方面滿意度高[2]。
2.開發了完整、系統的項目群。教師首先通過與企業溝通,深入了解企業對藥劑專業畢業生的核心要求。再由學校藥劑專業骨干教師、行業專家及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成立的課程開發團隊對用人單位核心要求和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分析,制定了制藥企業常見劑型的操作項目。
3.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整個項目的完整運行,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一系列的項目實施過程,學生參與度非常高,提高了學生專業技能之外的綜合素質。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獲取信息和資源,提升了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項目運行的過程中,碰到問題,項目組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了他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4.建立完整的教師教學和學生技能的評價體系。改變了傳統的期末考試成績作為單獨考核的形式,建立了基于項目運行過程中以及項目完成結果的評價體系,以及項目組內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教師評價、制藥企業共同評價的多方位評價模式,并對不同評價結果設置不同比值,提高項目運行過程、制藥企業評價的比值,引導學生由理論學習往技能能力的方向進行培養。
此次項目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操作技能、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等各方面能力上學生均有很大提升,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首先,項目教學法開發出來的項目不能對課程知識與技能進行全面覆蓋,其次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再者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在項目的執行力上有所欠缺。因此,要應用項目教學法,首先對授課教師要進行一定的培訓,讓教師能夠勝任項目教學主導者的角色;再者,設計出來的項目要進行持續的修正,同時要緊跟企業的工序改革;第三,要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鍛煉,項目分組過程中要合理安排不同能力的同學組合,以保證項目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