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實驗小學 廣東珠海 519180)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的學科,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緊密,往往是環環相扣。很多學生在預習中遇到困難,他們困惑預習到底有什么好方法?怎樣做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實,數學預習之所以達不到它應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預習的方法,流于形式。那么,教師要如何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數學課前預習呢?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預習的方法很多,如:筆記預習法、溫故知新預習法、嘗試練習預習法、動手操作預習法。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引導他們預習時必須細讀內容,理解主要數學知識,這是預習的重要環節。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讀數學內容,動手畫、圈知識要點,了解主要內容。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知識點顯現出來。對理解不透的地方先思考一番,這樣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新課標倡導因材施教,教師在設計預習任務的時候,也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來布置任務。小學數學的課型主要分成概念課、計算課和實踐課。我們知道概念的形成是把具體事物進行抽象化歸納總結,在形成概念以后還要回到具體事物中,這樣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并加深理解概念的意義。而實踐型課主要是讓學生借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同伴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而在課前的預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種途徑展開調查,收集、整理與課堂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材料。計算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算理,同時重視計算意識的培養、加強算法的指導,還要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運算能力。
如預習《小數加減法》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預習任務:
問題1:小麗買了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
探究:從情景圖中,我們知道《數學家的故事》每本( )元,《童話選》每本( )元。要求買這兩本書一共花了多少錢,應用加法計算。列式是( )。怎樣列豎式計算小數的加法呢?首先要保證相同數位對齊,即個位和個位對齊,十分位和( )對齊,百分位和( )對齊,也就是要把( )對齊,( )對齊就保證了相同數位對齊。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它的前一位( )。
問題2:每本《數學家的故事》比《童話選》貴多少錢?(探究方式參照問題1)
問題3:你認為小數加減法該如何計算?你能否自己出幾題這樣的題目并進行計算呢?你覺得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預習展示,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已經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但是有的學生漏了點上得數的小數點,個別學生數位沒有對齊。因此,我便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相同數位要對齊(即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點也要對齊,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對于優等生,教師可以引導其脫離課本的束縛,展開思考實踐,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對于中等生則要讓他們帶著具體任務獨立預習,在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的基礎上,能夠對一些稍復雜問題進行思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對于學困生來說,預習不但要了解新知,而且要復習鞏固學過的知識。因此在預習的時候就要讓他們把學過的知識先弄明白,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其預習新知,會大大增加成功機會,使他們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重拾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我在布置預習《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設定了如下幾點要求:
1.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2.請你準備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各兩個。
3.用你準備好的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并試著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4.除了書上的方法,你還有其他的方法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對于學困生來說,我適當降低預習目標,不能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沒關系。對于中等生,我就要求他們一定要試著推導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第四題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優生布置的選做題,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開闊、活躍,不被課本上的內容所局限。
教師要對學生的預習成果進行及時反饋,一般情況下,教師在上新課前應先了解學生預習后懂得了什么,還存在哪些困難,又有什么不同的想法。預習反饋形式可以是老師出題讓學生進行嘗試解答,以檢驗學生的預習成效;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各自的預習內容、所得、所惑進行交流、探討。如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這一課,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上課時,我出了幾道題:340×20,107×30,220×36。通過檢查,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計算220×36時,數位對錯了,而我本來是設想學生會把積末尾的0漏掉,但是這個錯誤反而出現得比較少。因此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上,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使學生終生受益。在數學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教給預習的方法,使之運用自如,是提高課堂探究效率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