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黃土店中心小學 湖南常德 415128)
小學數學標準從六個方面對學數的數學素養提出了要求,即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內容,這些數學素養的培養全部都與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培養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培養是學生數學素養與核心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時代不斷發展背景下未來數學教育開展的重要著眼點。[1]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培養是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問題解答與交流的重要工具,通過清晰的語言,有效的溝通交流,學生可以對數學中的符號、文字、字母等內容進行清晰的表達,并對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條理的進行表達,使解決問題的過程更加明朗,教師也可以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有效掌握,并對其思維邏輯方向進行把握。[2]
在語言學中,表達與交流是人類進行語言運用的過程,不同的人群在語言的表達與交流上存在很大語言與習慣差異。而針對數學教學中,一些約定俗成的、具有一定規律性的符號語言又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如π就是以一個符號的形式表達“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個比值約為3.14。通過在數學教學中,對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進行培養,可以使學生運用規范科學的數學語言,進行書面與口頭方式表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不同方面的交流與表達能力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應用。[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層面的目標落實,同時也要基于新課標要求,對學生的思維目標與表達目標進行明確,通過在實踐教學中注重注表達交流方面的訓練,改變題海操練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表達訓練,將促使學生獲得數學語言的有效發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內容進行大量數學表達內容的融入,并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表達目標得到實現。例如在進行“表面積的變化”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明確長方體是由多個1cm3的正方體組合而成的知識目標,并引導學生通過對單獨正方體面積之和與長方體面表面積的關系探討,發掘規律,進行知識點總結。而針對學生思維與表達目標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如何簡潔明了的表達思維過程視為的重點,運用解答應用題列計算方式,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清晰的表達,并對每個計算方法進行文字的附加說明,通過在知識目標完成過程中進行明確的思維與表達目標設計,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數學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圖形、符號等都是數學的表達語言,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理解數學知識點,同時也提升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語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基于生活認識,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數學中的特殊符號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聯系,例如開展數字與信息的教學,引導學生針對火車車次、汽車牌照以及圖書編號等內容進行數學符號的理解,并鼓勵學生大膽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語言,又如運用“>”“<”進行比賽結果排名,運用時間軸方式進行日記記錄等,通過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數學符號表達。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將數學語言與一般語言進行巧妙結合,獲得數學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樂于模仿,喜愛表現自己,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打開心扉,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除此之外,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在課堂教學以及提問過程中,注意語言表達的閃確性與規范性,包括與學生交流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溝通方式,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與影響,小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將得到有效提升。
數學知識本身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特點,一味進行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可能會使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為了吸引學生更好融入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愛動手的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的說一說、摸一摸、談一談自己的學習體會,通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并對自己的學習感受進行表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表達與交流能力。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時與機會,尤其是針對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學生,教師不能因為課堂時間限制,而放棄讓他們進行問題的回答與意見的表達。對于課堂提問中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也要報以微笑的鼓勵,避免扼殺學生的表達欲望,此外,還要運用激勵的語言引導學生繼續思考,通過鼓勵的語言與信任的眼神,使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與理解,從而在一次回答問題過程中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正視表達與交流能力培養的意義,將通過將數學表達融入生活,使學生關于表達的元認知水平得到提高,通過為小學生進行科學系統的教育與培養,促使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