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秀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催生了文化娛樂類形式活動的不斷更新換代,綜藝節目在這樣的大社會環境背景下應運而生。綜藝節目是一種娛樂性的電視節目形式,包括音樂、舞蹈、雜技與搞笑等類型節目,在向觀眾傳遞信息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很多歡樂。在中國,最早的綜藝節目出現在香港和臺灣地區,香港無線電視的《歡樂今宵》就是“元老級”的代表。中國內地的綜藝節目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才初見端倪,當年最有名的節目就是中央電視臺的《正大綜藝》和《綜藝大觀》,這兩檔節目的熱播引領中國綜藝節目向豐富多彩、充滿趣味方向邁了一大步。
繼“元老級”綜藝節目之后,我國又相繼出品了分屬不同類型的四種綜藝模式,其演變歷程集中為以表演類為主、以游戲類為主、以益智類為主和以“真人秀”為主的綜藝節目發展階段,這四種類型的綜藝節目總體來說是相互共存、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
表演類綜藝節目的展現方式主要為請觀眾熟悉喜愛的明星登臺表演,受請明星通過表演唱歌、舞蹈、魔術等才藝給觀眾帶來具有美感的視覺體驗,使受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獲得身心愉悅的享受,此類節目一般由不同的明星和主持人相互穿插登臺,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各個節目的合理銜接,增加觀賞美感體驗值。
以游戲娛樂類為主的綜藝節目主要是通過媒體這一平臺向觀眾傳遞有利用價值的信息,而非類似于之前的表演類綜藝節目基本都要借助于明星的展示來給觀眾帶來視聽覺的多重享受。媒體平臺綜藝節目模式的轉變并非偶然現象,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了21世紀已經基本上建立了市場經濟體系,我國步入了市場經濟國家行列。在這樣的時代發展背景下,人們獲取有用信息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以游戲類為主的綜藝節目形式恰好滿足了受眾的“使用與滿足”需求。“使用與滿足”理論是站在受眾的立場上,通過分析受眾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類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同傳統的訊息如何作用受眾的思路不同,它更加強調受眾的能動性,突出受眾的地位。游戲娛樂類綜藝節目正是滿足了這一傳播學理論,才能在短時間內取代表演類綜藝節目的佼佼者地位,躍居為21世紀初期的霸屏綜藝節目類型。
人們的消遣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迭變化。20世紀末21世紀初是游戲娛樂類綜藝節目大火的關鍵時期,也是益智類綜藝節目躍躍欲試想要躋身觀眾最喜愛的綜藝節目類型榜首的重要階段。由于游戲娛樂類綜藝節目自身存在很多缺點,每一個缺點都是為人所詬病的,益智類綜藝找準時機,在游戲娛樂類綜藝“墻倒眾人推”的階段出現在公眾視野并瘋狂展現自身優勢,不久便掌握了綜藝節目模式的主導權。1998年11月22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的《幸運52》就屬于中國最早的一批益智類綜藝節目,隨后《一站到底》《最強大腦》《中國詩詞大會》等類似節目相繼出現,為觀眾帶來了無限的知識與歡樂。
“真人秀”類綜藝節目,顧名思義,就是由明星或普通人參與,記錄參與者真實的活動情況并將其展現給受眾的一種節目類型。最近幾年,“真人秀”節目在我國可以說被炒得相當火熱,主要包括兩種:明星類真人秀和純素人真人秀?!侗寂馨尚值堋贰稑O限挑戰》《爸爸去哪兒》等都屬于明星類真人秀的典例,節目組通過記錄明星帶娃或展現明星的處事方式來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理,觀眾這種獵奇心理得到滿足的同時也增加了此類節目的收視率,促進了相關節目類型的進步與發展。純素人類真人秀主要包括《快樂男聲》《中國好聲音》《中國達人秀》等節目,這些節目都是由普通人參加,經過一系列的選拔最終選出冠亞季軍,它使電視節目更加平民化、接近化、互動化和原生態化,這也正是真人秀節目能夠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原因。
近幾年,我國的綜藝節目可以說發展得風生水起,主要歸功于綜藝節目類型的不斷更新換代和合理創新,但在這樣如火如荼的發展進程中,綜藝節目的劣勢和弊端也日趨顯現。
我國綜藝節目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節目類型的多樣化和節目表現的趣味性方面都有顯著提升。但究其本質,我國綜藝節目多是引進韓國、日本、美國等國的節目模式,嚴重缺乏中國本土化的內容,創新意識較弱導致綜藝節目同質化現象愈發嚴重。近幾年大火的浙江衛視主打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就是引進的韓國SBS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 Man,《中國好聲音》節目模式仿效了荷蘭的節目The Voice。眾多擁有大量粉絲的中國綜藝節目都是引進的其他國家的節目形式,雖然收視率居高不下,但這種缺乏品牌創建力,只注重吸引觀眾而忽視節目質量的方式對于展現中國本土文化實屬不利。
節目在制作與播出過程中,嚴重忽視“使用與滿足”理論的使用,缺乏與觀眾的良性互動是我國綜藝節目的一個通病。通常情況下,綜藝節目主持人習慣與在場嘉賓積極交流互動,而很少和觀眾進行一次充滿趣味的靈性互動,這也成了我國綜藝節目難以長久吸引受眾的絆腳石。在受眾占據主導地位的傳播時代,不注重與受眾的互動、忽視受眾的觀看心理體驗等同于將節目推向失敗的深淵。綜合分析,我國綜藝節目劣勢占據主導地位,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還需綜藝媒體激發創新意識,把握自主話語權,齊心協力將我國綜藝節目帶出亞洲,推向世界。
[1]莊浩.關于電視綜藝節目的發展與演變的研究[J].新聞傳播,2014(08):207-208.
[2]陳力丹.傳播學綱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