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志輝
(克拉瑪依市廣播電視中心,新疆 克拉瑪依 834000)
當前,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樣,很多人通過新媒體獲取所需的信息,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已經逐漸被更多人接受。傳統媒體要看清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認識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更加重視新聞的時效性、互動性、多樣性、閱讀性等,積極創新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借助新媒體新聞傳播的優勢吸引更多人關注傳統媒體,進一步促進新聞傳播的不斷發展。
在以往新聞傳播的形式中,人們主要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獲取新聞信息。但由于傳統媒體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不強,人們獲取的新聞信息比較滯后,不能及時了解新聞動態。但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電腦、手機終端來獲取所需要的新聞信息,這就大大提升了新聞的時效性,加快了新聞傳播的速度,使新聞信息能夠實時發布和獲取,推動新聞信息有效傳播。提升新聞傳播的時效性,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新聞事件和社會熱點,了解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體現了新聞傳播的社會價值。
在傳統新聞傳播的過程中,新聞傳播的形式較為單一,屬于單向傳播,人們在獲取新聞信息時不能與媒體良好的互動,傳播效果大打折扣。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加多元化,可以自由表達對新聞的看法,加強了受眾與媒體之間的互動交流。這種新的傳播方式更有利于新聞信息的傳播,也能夠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和穩定地發展。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主體和形式已經發生了轉變。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傳播自己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傳播主體,改變了傳統單一的傳播方式,使得新聞傳播的內容更加多樣,這也為新聞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隨著新媒體的日益普及,新媒體已經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工具,滿足了當前人們對新聞的實際需求,豐富了人們獲取新聞的形式和途徑,推動了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
以往傳統媒體基本上是通過新聞記者采訪來獲取新聞信息,再對新聞信息進行篩選、編輯、制作等來完成對整個新聞事件的報道。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受到極大的限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處理新聞素材,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微信、微博傳播身邊的新聞事件,這就拓寬了新聞的傳播路徑,使新聞傳播更加豐富多樣,提升了新聞傳播效率。
隨著當前社會的迅速發展,新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傳統媒體要迎合新時代發展的趨勢,需要轉變新聞報道形式,不斷革新,增強傳統媒體的競爭力。新聞工作者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要創新新聞報道形式,不斷增強自身的業務能力,彰顯自身的優勢。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生存壓力更大,因此,傳統媒體改革勢在必行,有必要創新新聞傳播理論和觀念。
新聞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直接決定新聞報道的質量,人們在獲取新聞信息時,會對新聞報道質量作出客觀評價,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了解人們對新聞的需求,能夠看清社會的發展形勢,緊跟社會發展步伐,為社會傳播更多的正能量。目前,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十分多樣,這需要新聞工作者了解人們喜愛的信息獲取方式,劃分信息種類,讓人們能夠快速、精準地獲取所需的新聞信息,為人們獲取新聞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積極引導人們閱讀新聞,不斷提高人們對新聞的關注度。
當前,新媒體給人們帶來了更為豐富的信息資源,但也出現了一些虛假信息,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有些媒體還通過夸大事實等手段來吸引受眾關注,使得虛假信息肆意傳播。此外,在利益的驅使下,通過網絡“水軍”發布虛假消息,導致人們難以辨別信息的真假,影響極為惡劣。因此,媒體工作者必須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為社會傳播正能量,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抵制虛假信息傳播,為人們提供具有價值的信息,打造一個良好的信息傳播環境。
目前,自媒體平臺包括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站論壇、手機臺等網絡媒體,又稱為“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自媒體是新媒體時代衍生的產物。當前,影響自媒體新聞傳播的主要因素是,新聞傳播的交流性和傳播主題的多樣性等,所以,自媒體的新聞傳播形式要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建立自媒體傳播的專業管理機制,規范自媒體新聞傳播的標準,加強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對于自媒體傳播平臺,要合理劃分新聞板塊,減少人們尋找所需信息的時間,提高人們的閱讀效率。
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所以傳統媒體新聞工作者要提升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價值。湖南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呂煥斌說道:“電視遠遠沒有走到生命的盡頭,還有旺盛的生命力,電視可以達到瞬間萬人空巷的影響力,這是互聯網做不到的。”可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各自的傳播優勢,芒果TV正是傳統媒體創新的成果。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善于分析當前發展趨勢,有效創新新聞傳播形式,還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在工作中不斷增強業務能力,報道更具深度和價值的新聞,傳播正能量,對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新聞工作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有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中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新聞進行客觀真實的報道,不歪曲事實,為人們報道準確、嚴謹的新聞事件;要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承擔起社會責任,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此外,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新聞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專業技術水平,通過不斷培養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勇于創新,使新聞傳播更加高效。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工作者要看清當前新聞行業的發展形勢,認識到創新新聞傳播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樹立新思想、新思維,根據當前人們對新聞傳播的實際需求不斷探索新的傳播路徑,創新傳播形式,進一步提升新聞傳播的效率和質量,促進新聞行業不斷發展,為當前社會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1]劉瑞.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新模式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7(11):46-47.
[2]張琦.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模式[J].新聞傳播,2017(2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