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撫順小學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0016)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不斷涌現,這些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學的整體質量,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傳統教學形式存在諸多的問題,情境創設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如果能將其有效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將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十分明顯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小學科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有效方法,對于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改革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教育實踐中,受傳統教育理念的深入影響,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都是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一切教學計劃的設計和實施也都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另外,學校在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時候,學生的學習和考試成績對于評價結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1]。因此,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以應試教育為主,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對于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也不夠關注。小學是科學學習的關鍵階段,良好的基礎知識是學生以后學習和發展的重要保證,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方法,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課堂之上,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學習科學知識,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一直以來,小學科學教育模式固守成規,灌輸式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小學科學教學同樣也不例外。在當前的教育發展形勢下,這種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都是事倍功半的。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很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將會使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厭煩心理,這對于后續教學的開展是十分不利的[2]。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枯燥的教學形式,有效調動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有效提高科學教學質量。
小學科學教育過程中一直采用應試教育模式,而應試教育過于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并不是十分關注,這對于正處于各方面能力全面形成階段的小學生來講,并不是值得提倡的教學方式[3]。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方法,可以使小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改變一直以來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從而獲得一定的參與感和成就感,這對于學生情感和態度的養成是非常有利的。并且這種教學方式也很好的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和教育發展趨勢。
在小學教育實踐中,科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能力,小學生的科學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即使觀察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也難以認真思考科學原理,因此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加之老師一直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形式,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這對于后續教學的有效開展是十分不利的,而情境創設方法則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4]。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教學策略,給學生創造良好的科學情境,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引導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科學教學課堂的主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養成獨立自主的思考習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為深入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下,小學科學教學計劃都是由老師獨立設計完成的,所采用的也都是老師的角度,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小學科學教學計劃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和培養,這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5]。在新的教育發展形勢之下,為了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老師應該對小學科學教學計劃進行重新調整,為教學制定一個相對明確的指導方向。具體來說,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觀察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綜合評估,在充分掌握學生基礎水平的基礎上,對之前的教學計劃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優化小學科學教學內容,將情境創設方法融入其中,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情況下,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把情境創設教學方法貫穿到科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除此之外,對于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老師應該對教學計劃進行動態調整,促進小學科學教學計劃不斷優化升級,為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綜上所述,情境創設方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都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積極創新和改進情境創設方法的應用方式,將情境創設方法融入科學教學的全過程中,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