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實驗學校 湖南常德 415700)
眾所周知習作教學在我們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幾乎每位語文老師都是談習作色變。而寫話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語文課程標準》將低年級作文改為寫話,強調要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讓學生在寫話中積累經驗,這是符合一般兒童年齡心理特征的教學策略。低段寫話是書面語表達的起步階段,客觀上承擔著發展學生語言的歷史重任。
下面筆者來談談低年級寫話指導的一些具體措施。
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又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是低年級作文訓練的重要形式。隨著學生的進步成長,低年級的各學期的看圖說話、寫話的要求上也有不同。比如說:一年級上學期可以重點練習說話,到了下學期,可以在練習說話的同時寫話,可以從寫一句到幾句,要語句通順、前后連貫。進行看圖說話,看圖寫話要引導學生有順序的看圖,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邊看邊想,弄清圖意。還可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合適的圖畫。在仔細看圖的基礎上練習說話,可以先分開說,再連起來說。要幫助學生把看到的內容說清楚。對于學生中想象比較豐富的,表達比較生動的語言,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寫話,要在大多數學生會說的條件下進行。第一次進行寫話訓練時,要講清書寫格式,并且嚴格要求。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寫話的具體方法如下:
1.依據課文仿寫。薛瑞萍說過:起步階段的模仿不叫模仿,那叫站在巨人的肩膀向上登。就像很多歌星,都是用心模仿一位或多位成就卓著的前輩開始的。新課程標準下語文教材的課文,都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意境深遠。令學生喜歡的名篇佳作,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仿寫價值,我們可在學生學完之后,有目的地指導學生仿寫一段。比如,仿寫陶行知的《風》,用他的格式: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了。(頭發飛揚 調皮 樹葉跳舞時 表演 )再如《我是國寶》一課,第二段描寫了大熊貓的外形,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再如《鄭和做舟》中寫做舟過程:先干什么,接著干什么,然后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我們可以指導學生用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把怎樣一件事寫清楚,如削蘋果、洗襪子、洗碗、煎雞蛋、下面條等等。
2.依據課外閱讀仿寫。我個人覺得低年級仿寫童詩是一個非常有效且有趣味的方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拓展學生思維。“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在自己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對這句話有了真切的體會。有時,我會刻意與他玩一些文字方面的游戲,比如他們學了一篇課文《媽媽》,大概內容就是:媽媽是我的媽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之類的。我問他:大地是誰的媽媽?他毫不猶豫回答:大地是小草的媽媽。我又問:大海是誰的媽媽?大海是波浪的媽媽。大樹是誰的媽媽?大樹是樹葉的媽媽。真的你會為小孩子天生的敏銳折服。到小學階段,我們的孩子是不是退化了?當然不是,其實是我們被標準化考試嚇怕了,所以很多時候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
3.根據課文內容續寫、改寫、擴寫
這在中、高年級用的比較多,在低年級同樣適用。比如二年級上冊的《紅蠟燭》黎老師安排續寫小動物圍繞蠟燭干什么,就是一個很好的續寫。再如《小露珠的夢》來到大海的小露珠還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說些什么也是續寫的好題材。我們二年級上冊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和《贈汪倫》就可以改寫為小故事。可擴寫的地方也不少,如《盧溝橋的獅子》除了書上所寫獅子的形態,其他獅子會是怎樣的呢?《快樂銀行》誰又去了?去干什么?《荷葉傘》中的小青蛙還會把傘借給誰?學會用課文中反復出現的句式進行訓練,能獲得一箭雙雕的效果。
觀察能力要從低年級起開始培養。觀察日記,是對觀察所作的記錄,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也是一種有效的作文訓練方式。
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首先要指導觀察。開始可以布置同一個觀察內容。比如說:讓學生回家做泡豆的試驗,觀察豆子的發展過程;或者養幾只小兔或是烏龜,看看他們怎樣吃東西、睡覺、玩耍;還可以養養植物,讓學生隨時注意他們的變化等等。這樣,老師就可以每天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觀察所得,加以指導。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再讓學生選擇自己的觀察方法,自己選擇觀察對象。在觀察的基礎上寫觀察日記,要求不要太高,一句話,幾句話都行,不要強調文字的優美和生動,重要的是要強調真是,強調句子通順。再讓學生把觀察到的樸樸實實的寫下來。觀察日記不必每天寫,有內容就寫。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時候,才會做出什么樣的作文。”當學生有了初步組織語言的能力后,就有意識的安排一些活動或勞動。比如舉行跳繩比賽、拔河比賽、放風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在每次活動前都告訴學生:做完后我們要寫作文的,要求他們帶著問題去活動,帶著任務去活動,做到胸中有數,為以后寫作文積累素材。
比如心理活動描寫、動作描寫、場面描寫等等。如一位同事與我聊天,說到她有一次特意在教室午睡,還交代學生不要吵。孩子們寫了自己的心理和進出教室躡手躡腳的動作,我相信那是一篇篇精彩的日記。再如管建剛老師的《恐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