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理工大學幼兒園 金穎
“兒童友好型”是指對兒童友好,兒童有權利享有健康的、被保護的、受到關心的、得到教育的、令人鼓舞的、沒有歧視的、有文化的環境。“兒童友好型”不等同于隨意、自由、無視規則。恰恰相反,“兒童友好型”正是在高度內化自省的基礎上主動遵守規則,為兒童打造出適宜、舒適、美好的生活學習環境。尊重兒童想法,傾聽兒童聲音,是“兒童友好”的最好體現。
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和設置應該首先考慮幼兒的特點、喜好以及能力發展需求。離園時,正值幼兒和家長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幼兒看到喜愛的玩具肯定會去擺弄。為了有效、合理地開放活動區域,可以讓幼兒參與到區域活動自主管理中來,不僅使他們有自豪感,同時意識到,自己是幼兒園的小主人,培養責任意識。
1.自主商議規則,易于遵守
老師們制定的游戲規則主要是從成人角度出發的,很少變化。隨著活動的推進、幼兒的投入,孩子很可能會把老師的要求忘到腦后。而幼兒參與制定的區域規則是幼兒自己討論商定、從自身角度出發制定的,記憶更為深刻。活動區規則可以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張貼在醒目位置。這樣,在值日同伴的監督提醒下,幼兒會更好地遵守區域規則,不亂丟垃圾,玩完的物品要擺放回原位等,使幼兒自身的規則意識得到提升。
2.起好表率作用,以大帶小
公共區域的設置是符合全園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需要的。在離園時段,大、中、小班的幼兒會在相近時間參與不同的活動區域,這就容易出現混齡活動的常見問題。老師不妨讓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帶領小班的弟弟妹妹們參與活動。大齡幼兒認為自己是在樹立榜樣,自豪感油然而生,能更嚴格要求自己。而年齡小的幼兒可以在觀察、模仿的基礎上,在“最近發展區”有所發展。這樣,混齡區域活動就會洋溢一種禮貌、寬松、友愛、熱烈的“兒童友好”活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