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課程因其獨特的健身、減肥、塑形等功能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再加上瑜伽習練對于環境、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因此,瑜伽課程受到越來越多武漢地區高校的重視。本文通過對武漢地區普通高校瑜伽課程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找出阻礙瑜伽課程順利開展的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一方面有利于瑜伽課程在武漢地區高校順利開展,擴大學生健身手段,養成終身體育習慣;另一方面有利于瑜伽文化在高校的普及。
1.研究對象
本文以隨機分層抽取的武漢地區18所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為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以及數理統計法。
1.對武漢地區普通高校瑜伽課程的宣傳分析
(1)瑜伽宣傳方法。由調查得知:在所調查的18所高校中有一半的高校進行了瑜伽的宣傳,宣傳的方法多種多樣,采取的最有效的宣傳方法主要是海報和宣傳欄。另外,也有一半的學校并未對瑜伽課程采取任何宣傳,造成了許多學生不能很好了解瑜伽的好處,影響了大學生參與瑜伽課程的積極性。
(2)瑜伽宣傳力度。作為一門新興課程,要想在高校得到重視和廣泛開展,關鍵是宣傳的力度。通過調查得知:在開展瑜伽課程宣傳的學校中,每學期進行瑜伽課程宣傳的次數為1~5次,只有少數學校每學期進行瑜伽課程宣傳的次數為6~10次,在10次以上的學校幾乎沒有。
2.對武漢地區普通高校開設瑜伽課程的物質教學條件分析
能夠確保高校瑜伽課程的教學、訓練、表演、比賽及滿足學生校園體育文化生活的最基本的條件為瑜伽教學場館的建設,瑜伽教學器材以及瑜伽教材的完備。
(1)瑜伽教學場地。根據瑜伽項目特點,教學場地應布置為較為安靜、溫度適中、配有木地板和鏡子的室內場地。由調查得知:在開設了瑜伽課程的12所普通高校中有58.4%的高校是在室內進行教學的,在室外進行教學的達到41.6%。在室內進行教學的高校有43%既安裝了空調,又安裝了鏡子,有14%安裝了空調但沒安裝鏡子,有29%安裝了鏡子卻沒有空調。由此可知,即使有一部分的高校開設了瑜伽課程,但瑜伽教學場地建設仍未達到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瑜伽教學的開展,影響教學效果,甚至對學生造成危險和身體的傷害。
(2)瑜伽教學器材和設備。瑜伽墊、瑜伽球和輔助器材瑜伽磚、伸展帶及錄音機或音響是輔助瑜伽教學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和基礎。由調查得知:武漢地區12所開設瑜伽課程的普通高校中,對于瑜伽教學器材的使用中分別有92%、42%、25%和17%的高校配備了瑜伽墊、瑜伽球、瑜伽磚和伸展帶,配備錄音機和音像的分別占有83%和58%。
3.對武漢地區高校瑜伽課程教材、教學目的任務、內容及目標基本情況分析
(1)瑜伽教材。瑜伽教材的配備對瑜伽課程的教學和學生自學瑜伽有重要的作用。據調查,只有17%的瑜伽開設高校使用了瑜伽教材,大部分是瑜伽教師自編教材,說明高校對瑜伽教材不夠重視,在某種程度上給瑜伽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瑜伽習練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2)瑜伽課程教學目的任務。通過調查發現,武漢地區開設瑜伽課程的普通高校都具有較為明確的瑜伽教學目的任務,但由于教學內容和課時的局限性,導致教學目的任務在短期內無法完成的局面。
(3)瑜伽課程教學內容。瑜伽理論、瑜伽技術、理論和技術相結合是瑜伽運動的三種主要教學內容。調查得知,有75%的高校瑜伽教學內容基本是以瑜伽體位和動作為主,以理論和技術結合為主的高校占25%,沒有一所學校以理論為主。在與瑜伽教師訪談中得知,瑜伽教師主要選難度系數較低、安全性較高的瑜伽技術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理論教學、冥想、休息術以及呼吸法作為輔助內容,這使得瑜伽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和具有吸引力。
(4)瑜伽課程教學目標。大部分學校的瑜伽課程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瑜伽習練提高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柔韌性,使學生的自信心和氣質得到改善。極少數學校的教學目標是以改善耐力、力量以及塑造形體為主。可見,瑜伽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能習得技能,還能滿足學生的自身感受和心理的需求,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5)瑜伽課程課時編排。在所調查的開設瑜伽課程的高校中,都是以選項課的形式開展的,一般都是開展2~3個學期,開課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大多數高校是在大二開設瑜伽選項課。瑜伽課程的時數安排各不相同,有多有少。安排一學期的或三學期的較少,一般安排兩學期的較多,占到總數的75%。瑜伽課程的課時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為瑜伽教學廣泛重視和開展奠定了基礎。
(6)瑜伽課程考核。通過調查得知,瑜伽課程的考核內容主要以技術考核為主,有75%的高校進行瑜伽技術考核,大多圍繞瑜伽固定套路和自定套路考核進行開展,17%的高校進行了瑜伽技術與理論結合考核,只有一所學校沒進行技術和理論考核,其考核方法是平時的出勤率。而且考核的方法比較單一,主要以教師評價為主。
4.對武漢地區開設瑜伽課程的普通高校的教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分析
(1)瑜伽教師的基本情況。教師隊伍建設是學科教育建設的基礎,是教育發展的契機。本文從教師的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及原始專業五個方面來分析瑜伽教師的基本情況。根據調查得知,在開設瑜伽課程的高校中,瑜伽教師都是女性,缺乏男性瑜伽教師,影響了男學生參與瑜伽學習的機會,阻礙了瑜伽習練人數的擴大。由于瑜伽運動在高校是新興運動項目,因此教師隊伍呈年輕化。瑜伽教師的學歷主要以本科生為主,高學歷的偏少。學歷一般與科研水平有關,因此,需要大幅度地提高瑜伽教師的學歷。瑜伽教師的職稱主要以中級職稱為主,與其他學科教師職稱相比,層次相對較低,在這方面應加強瑜伽教師的科研經驗的積累,提高科研能力,使瑜伽教師的職稱和整體水平有所提升。從所調查的瑜伽教師來看,沒有一個教師的原始專業是瑜伽專業,都是從藝術體操、健美操或武術等項目轉向來的。獲得瑜伽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參加瑜伽培訓或自學。從長遠來看,現階段瑜伽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不利于瑜伽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吸引學生長期進行瑜伽習練,不利于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必須引起相關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
(2)學生的基本情況。本文主要從選上瑜伽課學生的性別、對瑜伽的了解、喜愛程度、了解途徑和學習動機五個方面來分析學生的基本情況。在所調查的武漢地區開設瑜伽課程的高校中,學生主要以女生為主,幾乎沒有男生。瑜伽教師全是女性,是阻礙男生參加瑜伽課程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的學校瑜伽課程的選項課只允許女生選上,阻礙了練習瑜伽人數的擴大和瑜伽的發展。上瑜伽課的學生對瑜伽運動不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和9%,所占的比例并不高,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對瑜伽運動比較了解和了解甚少的學生占到總數的39%和44%,說明學生對瑜伽的相關信息還是比較了解的,為瑜伽在高校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瑜伽作為一門新興的體育課程,以其獨特的特點和功能,深受大多數女大學生的喜愛。男生主要是因為概念性的誤導,認為瑜伽運動只是女生的專利,影響了他們對瑜伽運動的喜愛。學生了解瑜伽運動的途徑首先是學校宣傳,其次為電視、網絡媒體和雜志,最后為瑜伽館,可見,學校宣傳是學生了解瑜伽最直接、最高效的途徑。動機是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并導致該活動朝向一定目標進行的心理傾向,學生學習瑜伽的動機對學生積極習練瑜伽是很重要的。學生選上瑜伽課的動機依次為緩解壓力和提高體能、培養氣質、興趣愛好和塑造形體,體現了瑜伽功能和學生身心需求。
5.對武漢地區高校的瑜伽教學滿意度分析
瑜伽教師對瑜伽教學效果的滿意度主要通過對選上瑜伽課程的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饋從而做出評價。調查得知,教師對教學效果很滿意的占58%,滿意和較滿意的分別為33%和9%。對教學條件和領導重視程度比較滿意的占的比例最大。
1.武漢地區開設瑜伽課程的普通高校對開設瑜伽課程都非常重視,主要通過海報和宣傳欄對其進行了較好的宣傳,但宣傳力度還有待加強。
2.瑜伽教學場地、教學器材和設備較為完善,基本滿足瑜伽教學開課條件,但應更加完善。例如,為了更好地進行瑜伽教學應配套建設配有木地板、鏡子、空調的標準室內瑜伽館等主要設施,瑜伽帶、瑜伽球、瑜伽磚等都是瑜伽教學不可或缺的輔助性教學用具。
3.正規的瑜伽教學教材偏少,大部分是教師自編教材,應統一瑜伽課程教學大綱、教材。
4.瑜伽課程具有較為明確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但要豐富教學內容,適當增加課時,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瑜伽運動。
5.瑜伽課程考核方式方法比較單一,基本以瑜伽教師考核為主。考核內容主要以技術考核為主,缺乏理論考核。因此,需要改變瑜伽課程考核的方式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評價,主要為:教師考核、小組考核和學生互評。考核內容以技術結合理論為主,還要兼顧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和進步幅度。
6.瑜伽教師都是女性,應選配男性瑜伽教師。瑜伽教師的學歷普遍不高,主要以年輕教師為主,職稱主要以中級職稱為主,瑜伽教師基本上是從其他項目轉向來的。因此,首先應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提高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科研能力,其次引進專業對口的瑜伽教師,尤其是對男瑜伽教師的引進。
[1]張丹青.華東師范大學瑜伽課程開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
[2]劉瑩,李軍,張傳新.高校幵設瑜伽課的實踐性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3):82-85.
[3]文秀麗.北京普通高校瑜伽課程開設的現狀及其前景展望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