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縣吳集鎮雙園完全小學 湖南衡東 421401)
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全國掀起一股漢字書寫熱,對于漢字我們并不陌生。現階段小學漢字教學的實際情況如何呢,低年級分段以識字教學為主,注重學生對漢字字形、字音的掌握程度;中段以字義教學為主.并輔之以說話訓練,以達到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的目的;高段則更注重漢字的運用,漢字教學已作為理解課文的一個方面。但從實際教學來著看,住往事與愿違。許多教師僅僅注意到了實際操作運用,比如糾正錯別字、規范讀音,卻忽略了從漢字字形的表意特點出發,培養學生自學分析理解,乃至掌握漢字運用的能力,致使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仍然浮于表象,而不得要領。結合多年語文教學工作經驗,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實際問題,進行了關于漢字教學的些許探索與思考。[1]
漢字是音形義有機結合的一種語言符號,而“音”則是學生學習中國漢字時第一個要接受的信息。也可以這樣說,只有讀準了音才能正確的寫。因此,語文教師應把握好漢字的發音關。[2]
在小學階段為提高識字效率,在課前預習時應指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首先,讓學生借助拼音初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圈畫“我會寫”中出現的生字新詞,標出“我會認”的生字詞,找出含有新詞的語句讀一讀,在語境中加深字音的準確性。然后通讀全段全篇檢測是否連貫準確的通讀課文,不讀錯音。預習的要求明確、具體。
首先在識記生字新詞中正音。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學生如果不知道自己對字音的讀音準確與否,容易導致學生以后讀文章或者遇到相同的漢字時仍然會讀錯。其次在詞句訓練中糾正讀音。讀語句要比單純的讀一個漢字更加的生動,利用讀語句的方式來糾正發音的準確性,幫助正音。
教師在落實對字音的檢查過程中,要特別留意學生方言上的缺陷,要根據學生語言發音的缺陷進行檢查。所以,在課余的交流溝通玩耍時師生間、生生間及時的對讀音的準確情況進行自覺校正,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讀音及時修正非常重要。
漢字的學習除了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規范化、系統化教授之外,更多的是要通過多種途徑去不斷積累學習。
要引導學生多多閱讀各種類型的書籍,讓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讓學生在大量的.、多層面的閱讀中,不斷積累詞匯和漢字,并養成隨手寫記下來的習慣。這也可以和孩子寫日記能力的鍛煉結合起來,相得益彰。
要多鼓勵和培養學生博覽群書的能力和興趣,在不同學科領域里閱讀不同的書籍,記錄下優美詞句和精彩段落,這樣在學習積累漢字的同時還能夠不斷豐富學生個人的知識結構,拓展他們的學習視野。
中國的漢字發展歷史上,經歷了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假借字等階段,這些生動的漢字無一不是鮮活的語言符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漢字的構字方法,掌握規律,觸類旁通類比學習,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老師更要注意詞語的內涵解釋,從其表意的功能人手,幫助學生先理解詞義再識記學習字詞,從而體現中國漢字的音、形、義的完美統一。
漢語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載體,漢字的形體意蘊之美,往往在用毛筆、鋼筆書寫時,才能酣暢淋漓地體會和享受。中國漢字楷、草、隸、篆、行的不同字體,無不追求其形體之美,甚至將書寫升華為藝術追求。作為語文教師指導學生正確美觀的書寫中國的漢字,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責任。
語文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對新字進行四看,即看寬窄,看高矮,看筆畫的穿插與避讓,看教師范寫,強調在田字格內規范的書寫漢字,落實增加學生課堂書寫漢字的時間,來提高學生規范漢字書寫水平。同時教師要重點指導一些書寫時筆順易出錯的漢字。如:“匕”先寫撇,后寫豎彎鉤。“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后寫撇。這樣容易把整個字寫端正。“義”先寫點,再寫撇和捺。點在上邊或左上邊的要先寫,如“門、斗”等;點在右邊或字里面的要后寫,如“玉、瓦”等。“母”字的筆順是撇折、橫折鉤、點、橫、點。這就給我們語文教師一個警醒,教學生書寫漢字要正確、規范、嚴謹,再在點滴中不斷積累。[4]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都存在書寫問題,可文字書寫上升到藝術的只有漢字,看似方正呆板的漢字沾上了藝術的氣息就變得自由靈動了。作為語文教師有義務有責任指導學生寫好中國漢字,讓更多的國家、民族感受和享受漢字之美。因此,我們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漢字書寫水平,包括掌握了解硬筆軟筆的書寫技巧及方法。
結構分析教學法,是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具體過程中,對漢字結構就行歸納總結,按照結構分類進教學。具體教學開展中為加深學生學習理解,充分利用漢字構字法“六法”。例如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日、舊、晶”,就可進行同類學習,在理解“日”字的基礎上,循循漸進,事半功倍。另外,為了方便學生自主使用字典工具書進行學習,利用結構分析教學法可以加深學生的漢字結構意識,促進了學生對于偏旁部首的了解。
在現代的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出現了譬如“甲、乙、丙、丁”簡化處理后得到的記號字或半記號字,它們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字理字,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漢字的字體演變的規律進行講解,來幫助學生掌握這類的記號字、半記號字。而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引入壁畫分析教學法,可以利用筆畫、筆順以及字形進行分類,在完成對記號字和半記號字教學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漢字書寫基礎的了解,強化了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的能力和意識,對小學生漢字學習成長之路打下了更為深厚的功底。
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在學習漢字上,更應該推進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例如對于“美”字教學時就可以引入“羊大為美”的內涵講解,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古代生產力有限的情況下,一只比較肥美的大羊就是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認知。這樣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強化了學生對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既提高了學生的漢字學習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于燦爛祖國文化的熱愛,實現小學語文“德育”目標。
在國家基礎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的課程,完成了國家對于未來人才建設的基礎培養任務,因此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與革新關系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明天。從“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節目中,再次感受到了漢字的美和她背后蘊涵的文化魅力。漢字手寫體,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他喚醒了深藏在炎黃子孫們心中,卻在鍵盤時代淡忘了的漢字情節,讓我們看到了母語意識的回歸。真好!這場最好看、最益智、最文化、最傳承的電視節目的推廣,必定推動全社會愛漢字、愛漢語、愛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