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qū)第二小學校 黑龍江大慶 163515)
閱讀范圍不廣。小學生的日常閱讀書籍主要有課本和練習冊,少部分學生閱讀童話寓言書和名著。這樣的閱讀面似乎已經(jīng)很廣泛,但多集中于講故事敘道理,其他科普和日常生活類書籍就極為少見。教師應當開拓學生的眼界,多提供其他類型的基礎書籍。
學生閱讀不主動。學生的閱讀基本上由教師和家長主導,自主性不強。一般來說,教師和家長讓學生看什么書學生就看什么書,給學生什么書就看什么書。老師和家長的閱讀教育有其正確引導的一方面,應充分發(fā)揮指路明燈的作用,同時也應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興趣,在合理的情況下多征求學生的選擇意見,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意愿。[1]
教學方法不科學。目前的課堂閱讀教學方法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多半是聽講解和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方法一點也沒有吸引力,學生的參與程度也不高。這種教學模式依舊是知識灌輸式,沒有向以學生為主的模式進行足夠的改變。老師對文章的講解基本上是蘊含道理的挖掘、修辭手法的使用、故事脈絡的梳理和人物的情感變化這幾個方面,然而對小學生來說,這幾個方面的學習是相對枯燥乏味的,也需要有一定的天賦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的講解和試卷上的考題對文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過分剖析。很多連作者都不知道有的情感和伏筆被拿出來讓學生分析,使學生無所適從,茫茫然不知所以。[2]
當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模式依然是模仿范文。由教師提供一篇范文,對范文進行講解后便讓學生按照范文的框架填充內容,一篇篇作文就此完成。這種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流程和修辭方法,但也限制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寫出的作文更流于形式。
在寫作的教學過程中,聽、說、讀、寫未全面同步培養(yǎng),更注重的是讀和寫。但是,聽、說、讀、寫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其中的一兩項過于落后,一樣會影響其他幾項的進步。所以,同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聽說讀寫協(xié)調發(fā)展十分有必要。
小學生的年齡跨度較大、語言知識的積累量也在發(fā)生較為劇烈的變化。如果僅以教師本身的定位來教導學生,學生就很難理解,基礎的知識很簡單,但在教學上也是最難的。在教導基礎知識的時候,設身處地的思考學生們更基礎的知識是什么,能否用他們已知或生活中常見的事情來教導,以此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并加以應用。
在學習寫作的初期階段,應當避免寫作形式化。學生打算怎么寫就讓他怎么寫,只要不是錯字連篇、不合道理等問題就不必太過苛責。草原上的野馬馴服之后總是比畜養(yǎng)的馬跑得更快,這是因為野馬剛開始的時候有可供奔跑的無盡草原。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小學生的作文寫起來會是無法馴服的野馬,眾多考試完全可以給這匹野馬套上一條又一條韁繩。小學生寫作的“草原”是不拘束,是教師對作文亮點的肯定。要讓學生在一開始就學會表達情感,而不是只會在狹窄的框架中拼湊語句。
語言知識的提高在于日常的應用和積累,僅靠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是不夠的。但是,課堂教學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時間段,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做的是在這有限的時間內盡最大可能激發(fā)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將閱讀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主動是最好的學習態(tài)度。寫作是藝術,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又高于生活,尋找到藝術與生活的區(qū)別與共同點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閱讀的文章就是藝術,理解文章的藝術在哪一處,和生活中的哪一樣事情有關,和這件事的區(qū)別和共同點在哪里,由此來反推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繼而學生自己當作者寫作,寫作水平和閱讀水平也就提高了。[3]
小學生的閱讀肯定不是為了消遣時光,一般是為了完成老師和家長的任務或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兩種原因的閱讀都不會讓學生有很細心的態(tài)度去邊閱讀邊思考,只是完成任務或者對內容有所了解就結束了。閱讀一篇文章要讀的認真,要有可以明確表達出來的閱讀結果,要學會總結,要對比相類似文章的區(qū)別與不同。讀文章,要理解文章與生活的同與不同;寫文章,要表達文章與生活的同與不同。讀文章、寫文章的基礎都在于社會生活,因為作者和作者之間不一定看過相同的文章,但一定都生活在社會之中。閱讀時對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對心靈產生觸動,這樣的閱讀才是真正有質量的閱讀。
所以,整合閱讀和寫作的教學關鍵在于尋找到他們的共同點--社會生活。閱讀時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和道理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寫作時借社會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道理,這就是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技巧之一。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整合教學關鍵在于結合學生的年齡和知識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教學方法生動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尋找閱讀和寫作的區(qū)別與共同點,為學生破開文字的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