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 西藏山南 856000)
從近幾年我區高考漢語文題目類型上看,分為漢語文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分為文言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作文三大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在漢語文基礎知識的把握及運用能力。對于漢族考生來說,這些題目可能相對簡單;對于藏族高考生來講,卻存在一些無法逾越的鴻溝。尤其是在閱讀理解及寫作丟分較多,這也是我校藏族高考生漢語文平均成績一直徘徊在100—110分(總分150分)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在有限的時間內最有效的提升藏族高考生漢語文成績方法,必須重視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五點,即聽、說、讀、寫、背。聽與讀是信息的吸取與攝入的過程,而說與寫就是信息的反饋與提取,是一種輸出過程(薛黎云《如何提高藏族學生的漢語成績》)。通過教師以“聽、說、讀、寫、背”為根基創新教學方法,讓藏族學生掌握和熟練運用漢語基礎知識,并積極引導學生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
固然藏族學生漢語成績受制于師資、教材、藏語母語及學習氛圍的影響,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提高學生成績更為重要。實踐中不難發現,對于那些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科學的教育方法的漢語文教師,他們所在班級藏族學生漢語文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更加凸顯了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的必要性。在筆者學校教學實踐中,通過多種途徑努力為藏族民族學生營造良好的漢語文實踐環境。
1.基礎知識重點練習。詞句作為漢語文的基礎,也是藏族學生高考面對的基本題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重點抓好詞句練習,把握字音、詞義,牢牢掌握高考漢語文的第一道門檻。比如將易錯字音、字形集結成冊,讓學生在課堂、課下隨機記憶;將易混淆詞組帶入日常情境,進行對比教學或自己造句;學生之間互動式提問,相互監督學習等。通過日常訓練,強化了藏族學生漢語詞句辨析能力。
2.情景教學強化語感。應用語言學家弗頓斯認為:語境是人們生活中的經驗,不是一般的零碎的經驗,而是完整的生活經歷,或者說人們的生活模式,任何語言都不能與使用語言的人的完整生活經歷分割開來。課堂上,老師通過創設漢語言情景,開展情景教學等方式,積極鼓勵藏族學生用漢語作自我介紹,用漢語講故事,用漢語進行演講比賽、論辯比賽等生動活潑的漢語說話實踐活動;組織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聽說結對”,來糾正少數民族學生平時說漢語時語音不準、語序不當、書面語夾雜等口語錯誤;組織課堂經典電影展映,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提高學生問答、學習的吸引力。通過這些方式,鼓勵藏族學生勇于犯錯、認真改錯,重點強化藏族學生漢語語感,形成良好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3.廣泛閱讀感知漢語魅力。良好的閱讀習慣是積極引導學生興趣的最有力手段。一方面,通過課前學生自讀,找出問題點;課時老師范讀,解答知識點;課外經典閱讀推薦,尋找疑難點,有效解決藏族學生閱讀障礙。如組織學生建立閱讀興趣小組,由朗讀水平較好的學生帶領大家集體朗讀,讓學生在誦讀中豐富詞匯和語言知識,要求他們處理好停頓、重音、語調和速度等小技巧,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讓學生明白如何把話講得清晰、正確,用語貼切、得體。同時結合音樂、視頻或圖片,通過觀察讓學生體會感知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引發學生共鳴,增強課內閱讀的趣味性,避免傳統教學的枯燥、單調。另一方面,增加經典課外讀物推薦,讓學生在課外攝取一定的經典名著,并做好讀書筆記和心得感悟,在課堂上分享給每個位同學,了解漢語魅力。通過廣泛涉獵,進一步培養藏族學生漢語閱讀能力,分辨書面語與口語的差異,積累大量名言警句、優美詩詞等寫作素材,從而使高考語文寫作變得有的放矢。
4.綜合運用熟能生巧。呂叔湘先生曾說:學生應該把念過講過的東西記住,這是不成問題的,但我們不僅要求他們記住,還要求他能運用,能動腦筋,他能動腦筋,就是我們大功告成了,如果記住而不能運用,仍然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漢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背”歸根結底要轉化為運用。學生在掌握字音、詞義的基礎上,通過廣泛閱讀形成語感,最后以寫作的形式集中呈現在老師面前。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鼓勵學生多動腦、勤練習,通過指導藏族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組詞成句、連句成篇的練習,將所掌握基礎知識運用到寫作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培養漢語表達運用能力。如老師在布置作文時,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處處留心身邊所見、所聞,以自身所學將切身感受真實的記錄下來,通過反復的練習提升寫作水平;同時也可以成立互助小組,鼓勵學生兩兩一組互相修改各自作文,并把自己的批準和懷疑寫在旁邊,讓他們在互相修改練習中,取長補短,檢驗知識結構,更加牢固、靈活地掌握漢語知識,攻克寫作難關。
綜上所述,圍繞我區高考字音、字形、詞語感情色彩、詞義解析、閱讀理解及作文等基礎題型,漢語文教師應做好藏族學生基礎知識鞏固的同時,引導學生開展情景教學、拓展閱讀并注重綜合運用,從而為提升藏族高中生漢語文水平,應對高考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