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黑水鎮中心小學 吉林洮南 137101)
我國著名的語文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他還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論述:“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沒有什么不同的性質,不過語文活動的生理機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動更復雜罷了。要注意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從內心熱愛語文,熱愛祖國的語言,培養愛國的情感。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呢?
學生預習的習慣,是需要用心培養的,因為課堂上有的時候,老師講課的內容非常多,速度也非常快,所以,提前預習有助于課堂上的吸收和消化,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① 教師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而讓學生自己預習課文,便是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最重要途徑。我一般分四個步驟來讓學生逐步把握預習方法;② 掌握課文中不會的生字;③ 提前閱讀課文3遍;④ 理解不懂的詞語;⑤ 寫下預習中的收獲和不理解的地方!就是這么簡單,因為有明確的目的,學生預習課文的時候就不是虎頭蛇尾,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了!反而有頭有緒。所以上課時候學習非常認真。當然,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總是對他們的預習適當加以指導,課堂上也經常問他們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投入到學習中來。
小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課后會有所遺忘,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課堂的學習,更應該重視課后的復習,只有重視培養學生課后復習的習慣,才能降低學習的遺忘率,鞏固所學的知要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及時復習的優點在于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后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復習。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
語文的學習,其實是需要積極動腦的,而且,只有獨立思考問題,才能讓學生的成績有所提高。如果小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就應該通過思考自己解決,這樣才能夠加深印象。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要想學習好,必須養成獨立鉆研、善于思考、務求甚解的習慣。首先,應該學會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知識。很多學生在學習中習慣于跟著老師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注意章節與學科整體系統之間的關系,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所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記憶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學會變通思維習慣。對于語文的學習,一定要思維創新,老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創新,要多引導學生換角度思考和想象,學生在聽課的時候,要跟上老師的思維,學會變通,慢慢養成良好的創新習慣課堂上,老師會有很多種方法,通過一些課堂活動,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對于這些課堂活動,學生應該積極參與,一定要爭先恐后發表意見,從而拓展思維,提高能力。
學生的作業一定要認真完成,不能拖拉,而且,要在第一時間寫完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寫完作業,還應該及時檢查,這樣的習慣對于將來學習非常有幫助。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的效果,知識有沒有記住,記到什么程度,能否應用,應用的能力有多強,這些學習效果問題,單憑自我感受是不準確的。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可以說做作業促進了知識的“消化”過程,使知識的掌握進入到應用的高級階段,抄作業是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應該杜絕。作業可以使思維能力在解答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作業題一般都是經過精選的,有很強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過的習題也不應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作為復習時的參考資料。
很多家長都知道,學好語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只憑借課堂知識是不可能學好的,必須要閱讀課外讀物,從課外閱讀中,既能夠積累豐富的知識,還能夠擴展孩子的能力。語文底蘊的深厚,內涵的豐富,素養的高低,很多在于課內外閱讀的多少。教師要確立“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即語文”的觀念,語文學習“開卷有益,多多益善”的觀念,優化語文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實踐的主體,讓學生扎扎實實開展課堂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養成勤于閱讀,不斷積累知識、經驗的習慣,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等能力。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精彩的片段,名人名篇,猶如口香糖,越咀嚼,香味越濃,味道越好,讀書次數越多,對其中的妙處,蘊含的意味就越深。六年級的學生,對課外知識有一定的渴望,我就答應他們每個月向學校借54本圖書,讓他們在活動課時看,同時要求他們每看一篇文章就記200字的讀書筆記,我知道孩子們對畫畫有一定的興趣,我就要求他們為自己的讀書筆記配上簡單的構圖,若能根據故事內容畫會更好。他們興趣很濃,總是有點時間就自覺記筆記,圖文皆備,文章看起來更吸引讀者!每到一個月快結束的時候,我就會把他們的本子收集起來放在走廊上的桌子上,讓別的班級的學生來欣賞,當他們聽到自己的作品被表揚時,都十分地開心,下次做起筆記來就更加賣力了。
總之,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的,需要老師不斷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發揮監督者的作用,對于不能堅持的學生及時提醒并改正其學習方法。同時做到嚴格要求自己與學生,因為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相對單調的過程,需要學生持之以恒。不斷積累進而到達質的轉變,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