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清河門區教研室 遼寧阜新 123006)
評價內容變單純的知識評價為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于一體的全面評價,不僅有寫的方面的考察,還有閱讀、背誦、口語交際、寫繪等方面的考察;評價方式變期末一張卷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為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品質等方面,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在測評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動口讀一讀、背一背、說一說,讓學生動手寫一寫、繪一繪,既發展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又培育了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規范的書寫 習慣、大膽的讀書習慣。尤其是把閱讀書籍納入評價后,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讀書興趣,如:四年級學生結合語文課本閱讀了《昆蟲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夏洛的網》等書籍,寫了好書推薦卡、讀書筆記、讀后感,辦了“父母之愛”“熱愛生活”等主題手抄報。這樣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人文底蘊,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結合教材特點,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興趣特長、能力大小分層設計作業。作業分為基礎性和拓展性兩大類,基礎性作業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完成和掌握;拓展性作業允許學生自我選擇,“擇其善者而從之”,就是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允許少些量,并有選擇難度稍小些的權利,掌握知識快、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難度大、挑戰性強的作業。當然,我們鼓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原來學習稍弱點的學生,在優秀學生的帶動下,逐步選擇有一些難度和挑戰性的作業。在完成作業的時間上我們也分層,允許學習稍弱點的學生延遲完成,進行動態性評價。這樣,讓每一層次的學生確立自我發展的信心,循序漸進地提升。
過去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評價,教師是評價的唯一主體,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消極被動。因此評價的導向、 激勵、調節、改進的功能很難得到發揮。現在我們采用多元化評價主體,建立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強調被評價者成為主體中的一員,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形成多方教育合力。學生自評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學生互評促使學生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家長參與到評價中,也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發揮家長潛能,真正形成教育合力。 在有的班級里,老師還采用獎券制度,設有積極發言獎、熱愛讀書獎、作業優秀獎、團結合作獎等多個獎項。 根據學生不同方面的優秀表現發不同的獎券,十個小獎券換花瓣一張。設置小組展示,每個小組一朵大荷花,在獲得的花瓣上寫自己的名字,貼在小組的荷花中,比比哪朵荷花開得最美。這樣的評價方式,既關注了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又把對學生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結合起來,使小組內的同學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在舉行的“讀書小達人” 演講活動中,家長受邀一起參與活動,不僅給演講的孩子打分,還要和孩子們互動,交流自己小時候的讀書故事。活動的過程通過微信平臺同時在班級群里分享。孩子們不僅得到了鍛煉,而且一次次被同學們和家長熱愛讀書的事跡打動,愈發熱愛讀書了。家長參與評價的熱情越來越高,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可喜的轉變,從關注孩子的成績轉變為關注孩子的成長。
我們認為綠色評價不能是冷冰冰的,要有人文關懷,要有情感溫度。關注孩子的心理,把陽光灑到每一位孩子的心靈深處, 培養孩子正直、善良、努力、進取、自信、陽光的品格。老師要善于觀察、接納、賞識學生,善于通過各種方法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溫暖的眼神,都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動力。在作業本上不僅僅有評改的等級,還能看到老師熱情洋溢的語言:“這篇習作太精彩了,真是我們班的小作家!”“書寫非常認真,進步非常大。期待繼續看到你的進步!”這些看似隨意的評價,卻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氣息與溫暖的情懷,出現在孩子最需要精神鼓勵的時候,“潤物細無聲”。
實施校本課程的五個策略如下:一是學校課程整體建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包括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學校課程的一種形式。所有的學校課程都是以學生的素養為核心發展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性格以及目標,來制定詳細且具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
其次,推動“教育適應學生”過程。堅持“尊重差異,分類要求,實施分層”原則,促進“學生適應教育”向“適應學生教育”轉變。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校本課程也要進行相應的調節,不同的對象、不同的階段都必須有獨特的課程內容。使國家課程中的校本課程越來越全面,提高課程開發的科技含量,提出現代課程的新形式。鼓勵學生從興趣到愛好,從愛好到專業。
三是堅持校本課程建設的全面參與。我們充分考慮學校,社區和家長的資源優勢,特別是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尊重學生的需求和能力,為他們提供平臺和機會,引導學生廣泛參與,深入參與校本課程設置,內容的選擇,形式,設計方式,評價的改進。在校本課程建設中,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發揮潛能,發揚個性,鼓勵學生在不同的地方發展。
第四,培養具有特色的學生社團。開展社區活動,技能培訓,讓精品社團活動產生巨大影響,進一步優化校本課程,促使學生往全方位發展。
五是創新校本課程評估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智力與涉及領域的差異,我區學生核心素養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基礎,實施,評估和出發點,采取“表演,問卷調查,評估,展示,發現培育“綠色評估”。基于多元素養的維度創新課程評估,讓多元化課程開啟生命創新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