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中學 吉林松原 131100)
蘇霍姆林斯基說:“ 教育的技巧在于使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這就是說,在學習中,無論就腦力勞動的內容(作業的性質),還是所需的時間來說都應當采取個別對待的態度。”他還說“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哪里沒有求知欲,哪里便沒有學校。”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者應竭力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就需要引生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地理學科知識其實是有趣的也是實實在在的一種真實,一種存在。有很多令人向往的情趣化的知識,內涵及其豐富,有一定的縱橫延伸度。因此作為教者,我本人在主張在砸實基本知識的基礎上,著力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教學。地理基礎知識都需要記憶,難免有時陷于機械死板與枯燥,為了避免減輕這些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在教學中注意適時點撥、滲透歷史知識與科學知識。同時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展開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的興趣化教學。[1]
1.找循規律,做相關擴展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其實對于知識的學習活動任何時候地都不是一種孤立的存在,而是有一種相互依存性,是相容促進的關系。例如,對于大洲的學習以亞洲為例。首先知道地理位置,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記憶,州所承載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與之相應的氣候,在活動設置中讓學生自主學習,這個州有哪些國家的那些河流是你熟悉了解的?給學生分組討論從而引發學生對這一地區國家的準確位置在哪里?學生就會積極找這些國家有那些流經的河流,因為學生有話可說,有分享的快樂欲望驅使學生積極展開學習活動。發言給與掌聲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給他帶來了精神上的滿足和有所發現的快樂。結合書中的的配圖即活躍了課堂又對于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讓未來的學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減輕難度。同時對于亞洲的河流有了更多的了解讓河流有了依處而不顯得牽強孤立,在興趣中堅固了學生對河流的位置確認度,又突出了重點。[2]
2.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相生相應中提升趣味性。“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不會在學業上落后的。”在備課時要聯系與山水湖泊景觀有關的趣味性歷史、科學知識,來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給學生留作業讓學生自己找資料閱讀,講一講該地緣地貌的故事。比如在講到河流時講一講黃河和長江的故事;東南亞的伊洛瓦底江是歷代與印度往來的通道。湄公河與“金三角”的故事。再聯系實際生活,結合幻燈片圖片影音呈現,在賞心悅目中收獲新知識。
3.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幻燈片讓死的知識活化,讓死板的文字圖解化變得有聲有色。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促進思維,讓活躍度不減低。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方面再也沒有比地理更需要不過了,因為地理知識的位置確定性以及圖文并茂的特點更需要在屏幕上演示呈現。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在游歷于山水之間的快樂中加深對知識的記憶,讓學生收藏一份難忘的記憶,也能體現教學的藝術美感。
4.開闊視野,放眼世界在對比中求發展,確立人生目標,樹立學生的正世界觀確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實際中,教學和教育的這一方向性體現為: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借助詞句去認識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并且與此聯系地認識到自己的生存環境還需要哪些改造和維護。沒有誰不會對自己的生存環境的話題漠然處置的。因此學生的興趣很容易被引發出來。就生存與發展話題引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有發展的眼觀看世界。懂得學習與借鑒,善于發現不足,接著就要積極去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以日本一課為例,在本課學習中有許多我們可以借鑒的東西,同為東亞國家日本為什么是發達國家而我國不是?引生思考。在學習中了解到日本工業發展之另辟蹊徑,和有效利用國土資源的思想值得借鑒和學習;作為處在同一地震帶國家,日本有怎樣預見性的防護措施和抗震手段值得借鑒與學習?學生會積極尋求答案,因為沒有一個人不愛惜自己的生命的,基于此心里因勢利導,讓學生自己做出總結借鑒,以便在今后的生活中實際運用。并且講給父母聽,激發學生的學習知識的欲望。
5.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守護家園守護地球,樹立全球觀念。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知識是屬于人的認識范疇,是人在社會實踐中形成并得到檢驗的。換言之,無論新知識的獲得或者是現成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人的積極參與,離不開認識主體的活動。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造精神,乃至正確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要引領學生走出小我,而立大我。目光遠大,志向高遠。為祖國的興盛而學習;為世界的和平發展二學習;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學習。對于中東國家的學習通過對該地區的歷史與現狀了解與未來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從而珍愛和平,珍愛生命自覺維護和平。以實際行動—努力學習來實現自己的承諾,對學習有一種積極觸動。
6.組建興趣小組,讓學生通過學習對該地區進行模擬旅游,每一節課都要由一組推薦出課前三分鐘導游講解人選進行實地演練。其他學生扮演游客角色。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機會難得,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就意味著學生就要對所學的知識要熟知熟記,再加上自己的語言潤色形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學生積極主動查找資料進行補充,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學生主動去做充分體現其主性發揮主體作用,唯有如此,學生才會感到學習不是生活的額外負擔,而是生活的需要,不會成為一種壓力和負擔。興趣小組同時也能夠達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差別性教學的優勢。能夠讓對當天的學習感到游刃有余的學生或者“吃不飽”的學生去主動做查閱的學習活動。學生在實地講解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因而會對下一次的活動產生一種期待。從而形成一種優良的心態,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提高興趣的同時也體現了差別教學。不失為切實可行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