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杏林小學 遼寧大連 116600)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色思維能力,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是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那么,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就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1]
學生要善于思維,就必須打好基礎,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不扎實,就不會形成好的思維。理論知識是論證和計算的基礎,準確地理解理論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打好了基礎,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理論知識是論證和計算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由淺到深;在課堂上要把解題方法的發現過程作為最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讓學生會做題,更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學會解題思維;在課后練習的時候,首先要認真審題,仔細觀察,能對隱含條件作出分析,并綜合運用。在解題過程中,盡量使用數學語言。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除了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
1.要注意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的精心備課會使每節課的內容更加生動,創設情境,設置懸念,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迸發出思維的火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和方法解決問題。
2.把難點劃分成一個個小部分,逐個攻破。對于較難的問題,教師可以難點分成一個個小部分,按照難易的程度,由易到難,讓學生分步解決應。讓學生樂于思維。
3.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學會獨立思維。學生應該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培養獨立思維的能力,多鼓勵,多表揚,促使學生進步,有更廣闊的發展。
什么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就是通過對事物的感知、表象進行分析、改口、歸納而活的事物本質的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從低年級抓起,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求。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主要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所以教師的引導其重要作用。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創造條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跳躍性強是他們的特點,最好從這個時段就開始注意對他們思維靈活性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低段學生的注意力是一個難點,要想讓學生反映迅速,發現問題之后能夠合理思維并解決問題,就要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更要從低段抓起。
低段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解是比較淺顯的,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做一些發散性思維的練習題,例如:推理題,幫助學生鍛煉思維的靈活性。其實,無論是成年人還是低段學生,學習和工作很大一部分的動力都來源于興趣,所以建立興趣是培養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新一直都是發展的根本,所以思維的創新性也是思維中最為可貴的品質。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有助于邏輯思維發展。根據《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數學教學源于生活,所以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具體的情境。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下,創新性思維的培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更能邏輯性思維打好基礎,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低段學生本身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事物為基礎,逐漸上升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盡量結合生活,創設有助于學生思考的情境,幫助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我們常用的方法還有小組討論的形式等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自我創新能力。
因材施教。它不僅適用于數學教學,也適用于每個學科。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都存在著差異,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論,備學生,了解分析學生的情況和特點,教師再制定相應的教案和教法。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對學習主動起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習的結果才會事半功倍。
良好活躍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能夠自由自主地發揮。課堂上只有讓學生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才能激發自己的最大潛能。因此,低段教師要重視營造有趣生動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找到共鳴,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教師備教材,只有對教材充分的了解才能最好的傳授給學生。了解了教材,創設出理想的情境,再加上練習題的幫助,最終達到一個理想的教學目的。練習題是教師常用的加深學生記憶和加深學生理解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學生自我檢測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相應的知識訓練。
良好的思維能力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形成的,是需要建立在扎實的是基礎知識之上的,所以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不斷對學生進行培養和鍛煉,方能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