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小學 陜西商洛 726000)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這不僅標志著該課程從單一的學科教育轉移到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育上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要飛躍和教學雙向方式要變革。然而怎樣教好課已是轉型階段教師們最為關注的問題,結合我校科學課教學的現狀,談談筆者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所好的學校要有好的教育,一定要有好的頂層設計。如果沒有一個好的頂層設計,教師只能是各自為政,盲目作為,往往會陷入有想法沒辦法的窘境。所以學校應該高度重視科學課,充分認識科學課的重要性,從學校實際出發,挖掘學校教學資源的潛力,科學制定出科學課教學的目標任務,考核評價辦法,將科學課和語數英等同看待,適當減輕科學課任課老師的過重的課程負擔,讓科學老師集中時間和精力做好教學實驗的準備,同時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密切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意識。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實驗是科學課的基本環節,實驗探究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實驗器材的準備一定要充分。我們學校雖然購買了一些實驗器材,但還遠遠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應加大科學課教學所需的物力和財力支持,創建獨立的科學實驗教室和科技創作室,并配齊所需的材料和設備。
目前在以升學為最終目標的驅使下,科學課程還沒有得到學生和家長的重視。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加大宣傳力度,轉化觀念,適應新的形勢的發展,同時為學生展示自己的科學才能搭建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科學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小學生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學校有組織地引領學生參觀學習,使他們既學到了知識又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將來更好地創造社會財富做準備,讓《科學》課發揮巨大的社會效應。
小學科學課程內容涵蓋面相當廣泛,包括了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知識。為此學校必須組建一支業務能力強、知識面廣、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做為一名優秀的科學教師必須認識到,科學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科學對他的終身發展有用。同時還要認識到小學科學教育最重要的,是保護和鼓勵每一個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創造力及探究意識,這樣,才能把大多數的學生培養成自覺的終身學習者、思考者、交流者、批判者、探索者,培養成創新、創造不斷的追求者。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大部分學校的科學老師都是從其他學科退下來的一些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更談不上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認識小學科學教育的重要性。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對科學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一方面學校可以聘請一些專家來校培訓指導,另一方面學校可以把老師帶出去參觀、學習,借鑒一些名校的經驗和做法,回來后要求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有聲有色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這樣才可以為學校的科學教育教學和學生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細心地引導、耐心地培養。科學素養的核心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要有創新的興趣,要有這樣的熱情,要有能夠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因此,我們在開展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階段,也是心理發展的重要轉折期。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對科學產生強烈的興趣尤為重要。學校應以每年的科技節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展示學生的科技成果和作品,對優秀作品給予及時的獎勵。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中學到知識,培養興趣,練習方法,為后繼的科學學習打好基礎,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和能力。
自然界隨處都有新奇的東西,隨處都蘊藏著科學的道理,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要讓學生接觸事物的本身。只有至身于大自然中,學生才有認識事物的機會,才有想像的空間,才有科學的靈感。比如在教學“水環境污染與保護”這一單元時,就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對周邊水資源環境進行考察,通過實地考察,了解周邊的環境現狀,并對考察現狀作出相對合適的評價。要讓他們認識到保護環境是人類的共同使命,從而使學生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激發他們積極思考、研究。找到減少污染的有效途徑。
小學生的科學素養,不是教師單純“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做”出來的。為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放手讓學生去“做”科學。如在做電磁鐵實驗前,先讓學生看看實驗材料,它們可以產生磁嗎?讓學生帶著問題大膽假設、預測,然后再指導學生做電磁鐵。在學生成功完成電磁鐵的制作后(這時的學生非常興奮),要求學生冷靜下來,帶著問題從新研究電磁鐵。(電磁鐵是由哪些部分構成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電磁鐵是否也有南北兩級?南北兩級是否是固定不變的?)。這樣可以在興趣的驅使下讓學生通過預設、實驗、驗證、再預設、再實驗、再驗證的方法探究科學知識,無形中就讓學生掌握了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總之,我們雖然不能預測未來世界的格局,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未來的時代是科技的時代,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誰就搶占了世界的制高點。少年強則國強。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實現美好的中國夢,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下一代的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