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幼兒園內教師辱罵、毆打、體罰甚至虐待幼兒的事件屢有發生,總是讓大家不寒而栗。幼兒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在本該被像花骨朵一樣呵護的年齡,當事幼兒的身心卻俱受傷害,使得幼兒園教育再次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焦點。農村幼兒園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教師素養也存在較大差異,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融入以人為本的理念,可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最大限度地避免負面事件的發生,從而保障幼兒在園健康快樂,陽光成長。
從農村幼兒園的發展現狀來看,園所管理水平直接決定幼兒園的發展和辦園水平。幼兒園任何一項管理目標都是通過對人的管理實現的,人是決定性因素。因此,要想充分調動教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就要在幼兒園的各項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幼兒園各項工作之中。
在幼兒園管理過程中,以人為本的“人”,不僅是指教師,還包括幼兒、幼兒家長、教職工,以及與幼兒園管理相關的組織之外的人員,他們都會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幼兒園的管理效果。在依據園內的各項制度進行剛性的“依法管理”時,灌入柔性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讓管理中有愛,才能讓工作的大環境更加和諧、友善,才能有效提高辦園水平、提升辦園質量。
1.滿足教師的精神需求。俗話說: “思想有多遠,步伐才能走多遠;目光有多寬廣,胸懷才能有多博大。”在農村幼兒園周邊,提及幼兒園教師,許多人都會簡單地說一句: “幼兒園老師上班不就是天天帶著孩子玩嘛,孩子在幼兒園吃個飯、玩玩游戲、睡個覺就回家了,幼兒園老師很舒服的。”幼兒教師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在迎、送園和家長接觸的時間里,聽到若干家長的這番話,也會內心低落地將自己定義為“高級保姆”,將自己劃入這個他人定義的圈里,找不到職業幸福感。
此外,農村幼兒教師并非都是學前教育科班出身,部分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系統的學前教育培訓,工作經驗靠自己日積月累,因而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在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六指街道甘棠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筆者盡可能協調好園內的工作,克服人員短缺的困難,為教職工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如針對食堂操作間工作人員開展食品安全知識講座、針對保育員開展保育培訓學習,還有市區組織的學前教育優質課觀摩、保健醫生的專門培訓學習、保安人員的安全防爆演練和學習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教師多走出去學習。每月要求教師上交一篇兩千字左右的教育隨筆,督促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多學習。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提高,才能讓生活、工作更充實,才能讓精神更富足,才能工作得舒心、安心、快樂,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2.加強教職工的情感溝通。筆者堅持每個工作日在幼兒園門口迎接教師和早入園的小朋友。對于幼兒,如果保健醫生沒來,就可以對孩子們進行晨檢,并給孩子們擁抱;對于教師,就可以借此機會觀察他們的情緒狀態。如果有的教師情緒不佳,筆者就會當天找時機了解情況,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開園6年以來,筆者一直和教師以這樣的方式溝通,每個同事都或多或少地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有家庭方面的,也有工作方面的,筆者都會幫助大家分析、解決問題。
例如,在工作大會上,筆者常對保教老師說:“對待孩子要記得一句話 ‘假如你是孩子,假如是你的孩子’,當孩子犯錯時,你就不會那么生氣了。”在工作中,當教師遇到問題與筆者溝通時,筆者也這樣告誡自己: “‘假如她是我的姊妹,假如她是我的孩子,假如是我遇到這樣的問題’,那么我們便能推心置腹地進行溝通了。”在節假日中,筆者也會主動給教師發送祝福信息,他們也會回應、感謝。有時候,工作不久的年輕教師在園外偶遇,還會快樂地稱呼筆者為園長媽媽,令人倍感溫暖,因為那也是一份愛。
3.培養集體精神和合作精神。我園一樓廊道右側墻壁展示著這樣一句話: “人在一起是聚會,心在一起是團隊。”這句話警示著全園教職工都要注重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心往一處放、力往一處使。筆者也將這句至理名言融入日常管理之中。
例如,每年9月開學時間,孩子們哭鬧、老師疲憊的情景屢見不鮮,哪怕一個班級兩教一保3人也會應接不暇。2012年開園之初,筆者抽調大班教師臨時去小班救急,但部分老師不理解、不情愿,于是立即制訂臨時補班、補助辦法來緩解開學緊張的局面。為什么園里班級之間簡單互助的事情,也要以補助的形式進行呢?難道大家真的很在意這不多的補助嗎?小而言之,教師只有自己的班級這個“小家”,卻沒有幼兒園這個“大家”;大而言之,這就是缺乏團隊意識的表現。筆者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直想尋求解決辦法。終于,在一個同事生病的期間,筆者讓大家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了。此后,我園還經常組織各種團體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如利用周末時間去教師家里聚餐、組織教師外出參加拓展活動……
長此以往,幼兒園工作氛圍大為改觀,工作中積極配合,生活中不分你我:孩子放學沒人接時,有同事主動幫忙把孩子帶回家;周末或寒暑假期間,老師自發組織聚會,孩子們還能互相幫助學習;外出家里有老人時,附近老師有所照應……慢慢地,老師不滿的情緒少了,臉上的笑容多了,工作氛圍更和諧了,同事之間的人文關懷多了,班與班之間也有人情味兒了。如果有老師請假處理事情時,其他班級不當班的老師也會爭著搶著、自告奮勇地幫忙;每年9月開學初,幼兒的哭鬧依舊,老師的疲憊感卻消失了,也無須指派老師救急。大家看到的是老師臉上露著笑容主動地互相幫助,聽到的是簡單、質樸、友愛的話語,曾經的補班、補助制度也沒有用武之地。這些轉變不僅是教師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大幅提高的表現,也推動了幼兒園工作氛圍的和諧發展和園所日常的有效管理。
總之,在農村幼兒園運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不僅能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熱情、提高教師的保教保育能力,還能點亮教師人性的光輝,讓教師回歸生命的價值,最終提升幼兒園的管理效率、促進幼兒園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