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信息職業技術學校 湖南長沙 410116)
體育作為重要的一門學科,突破傳統的思想觀念,改革創新體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相比其他學科的教學,體育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據調查顯示,我國部分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教師采用滿堂灌的課堂形式教學,無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使其無法感受到課本之外的新事物,嚴重打擊了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影響了全面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中職體育教學改革應當與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的要求相結合。2013年7月,教育部發布2013年高中階段招生工作通知及《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按50%比例引導應屆初中畢業生向中職學校分流。2015年長沙市教育局工作會上,明確“普職分流大體相當”,這種條件下能夠彌補市場技能型人才緊缺的問題,為我國技能崗位提供新鮮血液。其次從社會對職業人才需求的定位來看,二十一世紀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都有所提高,中職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大力倡導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背景下,體育教學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隨著我國中職教育體育課堂改革的深入,體育教學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提高身體素質,還應該承擔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任務,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全方面人才。
1.教學觀念束縛。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普遍教師認為學生只需要掌握技能或學業,而體育作為副課,可有可無,甚至一些主課老師會強行霸占體育課。除此之外,中職院校的學生本身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希望畢業后能夠從事技能型的崗位,因而學生在專業技能課堂的重視度較高,對待體育課的態度和定位不是很明確。在課堂上老師的課程安排僅限課本知識,教學任務形式化。從教學內容上來看體育教師往往注重傳統的理論講解,而這些內容大多是與過去課堂上學到的內容有重合的,教材編寫比較落后。
2.教學目的不明確。傳統的中職體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教學評價客觀化,而且期末考試僅限于體育技能考試,并沒有讓學生了解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其中一種是教師在課堂上只注重學生對于體育技能的掌握,只需要學生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是教學過程中傳授學生一些高難度動作,讓學生掌握就可以,這樣的教學方式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環節過于古板進而嚴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導致學生運動少,死讀書的現象發生,使體育教學失去其真正的教學意義。
1.打破固有的教學理念,創新體育教學。近年來,各行各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和質量越來越高,中職院校應當積極響應國家全新教育理念的號召,打破固有的教學思想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并結合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需求來創新教學方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僅限于紙上談兵,激發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幫助其養成積極向上的態度以及終身體育的習慣,加強自身素質,進而實現全面發展的教學目的。
2.創新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作為中職院校的體育老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新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應當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發展,讓學生多參與課堂互動,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增強體育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比如可以借鑒某衛視熱播的綜藝節目,撕名牌的環節能夠鍛煉學生的體能,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最主要的是這種新型的游戲模式能夠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可以適當將這種游戲引入日常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興趣,寓教于樂。
3.提高綜合素質,師生共同努力。在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課堂引導的作用,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幫助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并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養成遇到問題時主動尋求幫助以及合作互助的習慣和精神,同時還要觀察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或者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合作完成,實現師生共同努力。
4.加強教師職業培訓,構建高素質師資隊伍。在中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職業素質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需要加強教師職業培訓,構建高素質師資隊伍,要求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師不僅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同時還能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結合現代體育教學對于教師的職業要求,要想成為一個高素質的體育教師應當完善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當給青年教師多提供一些學習的機會,創新獎罰制度,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取得優異成績。此外,國家教育部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政策鼓勵教師能夠與高校多進行學術交流,或者以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
總而言之,在處于新時代背景下,中職體育教學應當適應人才全面發展的需求,改革創新中職體育教學路徑,發展新型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促進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協調發展,為之后學生進入社會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