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迎蘭朝鮮族鄉中心校 黑龍江哈爾濱 154800)
農村小學特別是偏遠地區農村小學數學教育,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方式的地位根深蒂固,原因是復雜的而且不是單一的,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最大后果是:數學教學呆板,學生學習興趣低下,自然造成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嚴重低下。
傳統教學模式(理念)的影響,教師的教育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的簡單思維之中,即數學教育就是數字預算法的簡單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運用其百試不爽的“預習—復習—學習”的循環之中,對于概念毫無疑問的死記硬背,公式、定理反復記憶,逢課必讀,逢課必誦,記錯必罰的手段為最佳方法,這就導致了大多數學生只知道背誦,不知其所以然,使概念、公式、定理與數學教學的根本脫離了內在的必然關系,不僅造成了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江河日下,而且使數學成為學生學習的心理障礙,數學學習的快樂本質消耗殆盡。同時,農村辦學條件相對落后,現代化教學設備雖然已經裝備,但習慣于傳統教學的鄉村教師,從內心來講仍然具有排斥性,少用或不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老師不在少數,從這個家度來講,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想要獲得快速變革,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國家在課程改革中,一直倡導新課程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尤其是教師的角色地位要轉變,即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長期以來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讓老師在新課改過程中,雖然有力的改變自己的角色地位,但總是不自覺地經常把角色轉回到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教師在課堂上經常性地成為主體,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教師強制主導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前行,剝奪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權利,數學學習就成了“單向引導”,絕無逆行的可能,這樣簡單的教學方式,不僅使數學教育枯燥無味,而且扼殺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
隨著教育教學理論的進步,傳統教育教學概念與方法已日漸顯現不足之處,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責任即加快觀念轉變,適應新時代社會的重要,那么教師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積極應對,其一、要深入學習新教育理念,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積極學習新課程和揣摩專家的理論和方法,加強自身業務學習和專業進修,從思想上快速清除傳統教育教學理論的影響,樹立新理念,并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反思,建立和豐富自己的新課程理念。其二、即教師要主動轉變角色,放下架子走進學生,嘗試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和實際要求,建立起良性互動的師生關系,這對于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氣氛極為重要,從新課程理念的角度理解,這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其三、教師要因地制宜的探索教學方法,不要照搬、照抄。所謂教學方法,就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不同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的個體其接受的學習方法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法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開發教學方法實驗,審慎積累,篩選并建立起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對于致力于建設新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師來講,這種不盲目追求形式,志在建構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是科學合理的實驗觀念。從實驗進程來看,這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數學教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為目標。因為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單純地傳授理論,而且更加注重以上能力的培養。所以在能力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尤其是對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整合是極其重要的。例如在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根據知識內容,創造性的設計問題并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富有啟智性的圖片及聲音是輔助教學手段,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形成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但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刻意追求廣泛的啟發作用,而人為地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空間,應創造一定的思維空間,科學地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輔以教師適當的點撥,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邏輯思維模式,如能,長此以往,有效課堂,甚至高效課堂都會呈現出來。
多媒體與電教手段,由于其特有的形象性。趣味性等特點,是現代化教學難得的輔助教學手段。對于小學教學尤為重要。鑒于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易疲勞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有機融 出入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能有效延長學生的注意力。這對于從事小學數學的教師來講,容易理解和接受。舉例來講,在研究圖形知識內容時,我們可以通過動畫圖形設計,了解圖形的構成與變化,教師不僅可以省略大量的時間解析概念,而且可以輕松使學生了解其性質。清晰、直觀、透徹時電教手段特有的性質,善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教師必有此感受。但是多媒體教學手段雖有諸多優點,也要慎用,過猶不及,恰當地使用效果才會呈現。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與進步,需要教師們的共同努力,當前在國家大力推進課程改革的大潮下,小學數學教師應抓住機遇,通過積極參與國家各種形式的“送教下鄉”計劃,“鄉村教師進名校”等等活動,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活動,迎頭趕上,進而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