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邵陽 422000)
《藥品微生物應用技術》課程是藥品生產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的教學主要為藥品生產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學習后續課程《生物制藥技術》、《藥品檢驗技術》等打下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傳統的教學,以教師主講為主,講授理論知識點,重視知識點的系統性與邏輯性,但是無法完成學生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且教學內容以章節形式呈現,很難與真實崗位需求無縫契合,無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1]。“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學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因此,針對高職藥品生產技術專業《藥品微生物應用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探討。
傳統的多媒體PPT教學圖像與內容相結合,形象生動,但是授課內容多而雜,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效率性的提高不利。特別是高職《藥品微生物應用技術》知識點細小,傳統的多媒體教學無法解決課程效率低的問題[2]。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將細小的知識點如細菌的革蘭氏染色以動畫、微課或視頻的形式在開放的網絡平臺構建系統化的教學資源,實現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改變的學習者的時間和空間,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與創新能力[3]。
混合式教學是把傳統教學方式與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結合,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都得到提高。可以理解為從教學方法手段上,將傳統教學方法手段與信息技術手段相結合;從教學技術上,結合文本、圖像、動畫、視頻、音頻等多種多媒體技術;從教學目標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學評價上,過程化的考核評價形式和結果考核評價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多方評價相結合[4]。在信息化資源開發與共享的基礎上,即可構建該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授課對象及知識點分析,設計教學活動包括學習任務分配、設定學習小組、制定評價標準等。教師利用微信、qq、云課堂等通訊平臺下達課前學習任務,學生觀看在線學習教學資源中的簡要ppt、微課、視頻及動畫等,根據自身基礎、興趣愛好等針對性地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同時學生與教師在線交流,提出網絡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課堂組織與講授,學生對課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教師聽取學生對知識理解的匯報、查看學生的作業情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并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匯報、作業的上傳、小組互評、問題討論等活動,促進了生生、師生間的深入交流,完成課前所學知識的內化[5]。
課后,教師提出拓展學習任務,學生根據在線學習資源及網絡手段完成任務學習,提交學習報告,教師評價學習報告,同時完成在線測試,完成結果考核。實現過程考核及結果考核綜合性評價。
該課程以實踐教學為主,緊密結合藥品生產過程中微生物操作崗位需求,促使學生掌握崗位相應技能。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先講授理論知識,然后再進行實踐授課,存在理論和實踐脫節、內容重復等問題。理實一體法教學,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促進了教學做一體和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根據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素養需求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標準,確定課程目標,依據課程目標、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學院教學條件確定課程學習領域各學習模塊、項目及任務。將課程設為基本技能訓練模塊、微生物人工分離培養模塊、微生物分布測定及藥物微生物檢測模塊四大模塊,常用清洗、包扎技術等共11個項目,器皿的清洗、干燥與包扎等共30個任務。
以基本技能訓練模塊--項目4染色技術--任務2細菌的革蘭氏染色為例,首先教師針對教學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微課、動畫視頻、試題庫等電子教學資源并上傳至云課堂在線網絡平臺。課前,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利用QQ、微信等通訊工具給各小組學生下達任務,指導學生進行課前學習,小組完成任務并提交至云課堂,教師點評,小組互評,讓學生熟知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及方法步驟,學生同時在線提出問題,教師在線答疑,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情況,以學定教。課中,選定學院理實一體數字化的顯微實訓室為教學場所,配備多媒體設備、無線網絡及數字顯微鏡,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知識的內化。首先,學生分組匯報課前學習情況,提出革蘭氏染色技術操作步驟,教師點評,然后指導學生在仿真操作軟件上進行仿真操作,檢驗并鞏固學生對革蘭氏染色操作過程的掌握。接下來,分組討論革蘭氏染色的關鍵步驟及各步驟注意事項,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并上傳至云課堂,教師點評,學生互評。教師針對革蘭氏染色方法進行示范操作,并強調操作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學生分組進行實訓操作,各組拍攝操作視頻,上傳至云課堂,教師點評,學生互評。找出操作過程中易出錯步驟及錯誤結果,教師再次播放革蘭氏染色微課視頻,指導學生分組分析討論,讓學生理解革蘭氏染色機理并分組匯報錯誤結果出現的原因,上傳至云課堂,教師點評、學生互評。然后,指導學生完成云課堂上的在線測試,檢測知識掌握情況。課后,布置課后拓展任務,分組查閱資料,搜集革蘭氏染色在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應用及革蘭氏染色法在各實際工作過程中的改良相關資料。
構建高職《藥品微生物應用技術》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完全開放共享,促使傳統教學模式轉為混合式教學,打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加大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性,讓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由“觀眾”變為“參與者”,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采用理實一體法教學,實現教學場所一體化即教室和實訓室一體,教師的一體化即同時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教材的一體化即自編理實一體教材,促進了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緊密結合,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