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 江蘇蘇州 215021)
近年來,隨著“蘇式課堂”這一概念的提出以及教育各界人士對“蘇式課堂”這一教育理論的不斷完善,蘇式課堂的核心思想以及學習目標就如同涓涓細流,潤澤著蘇州教師們的心田。而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又為新時代的兒童成長與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在“蘇式課堂”與“核心素養”的碰撞交融中,理論逐漸過渡到實踐,以期能真正發揮理論高屋建瓴的指導作用。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朗讀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棲身之處”了,但是在朗讀指導上,教師常常做一些“蜻蜓點水式”的點評,例如:“真不錯”,“你的感情表達得真好”等等。這樣的教學顯然是缺乏實效的。這種現象的背后,體現著“朗讀教學缺乏必要的學理指導,對朗讀是動作技能這個程序性知識的認識不足”這一教師素養的缺失,小學閱讀教學要以讀為本,這已是老生常談,但是這部分幾乎所有老師都清楚的教學內容,真正在課堂上落到實處的并不多。而這樣的朗讀教學,很明顯離蘇式課堂“清通簡要、明體達用、不教之教、開放致遠”的基本要義還有一定的距離。[1]
作為“蘇式課堂”的領軍人物,薛法根老師總是能在他的課堂上給予一線教師許多幫助,那么在薛法根老師的課堂上,他是如何將“蘇式課堂”的基本要義,融入到朗讀教學指導之中的呢?來看如下教學片斷:[2]
師:哪組同學愿意向全班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風采?
生:(分角色朗讀小組)
師:既然是角色朗讀,就要注意角色的特點,讀出角色說話時不同的語氣、語調。(在學生讀到“突然,耳邊傳來‘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見一個人在洶涌的波濤中奮力掙扎。”時插話)這里怎樣才能讀得有聲有色呢?建議你再想象一下當時落水人身處的險境,再讀!
生:(讀得急促而又緊張)
師:有進步!還要注意,這里是在波濤中拼命“呼喊”,不是站在岸上喊!再讀!
生:(讀出了那種緊張感、危機感)
師:這就叫有聲有色!注意“提示語”就能讀好話語。(在學生讀到調達感激的話語時插話)注意提示語“感激”,你得將自己當作被人從死亡線上救回來的那個人,這樣就能從內心發出那種真誠的聲音。再讀!
生:(依然沒有讀出感激的語氣)
師:(范讀)
生:老師,我覺得故事中的調達不會這樣說話的。因為調達這個人本來就很壞,就算別人救了他,也不會真心感激別人,有點虛情假意。
師:(贊賞的)你有自己的思考,了不起!可以這樣理解。但要讀出那種虛情假意可不容易哦。你能讀一讀嗎?
生:(讀得很有味道,掌聲)
這一教學片段,主要進行的便是朗讀部分的指導。對于《九色鹿》這篇課文而言,了解故事內容,品味故事語言,體會故事的特點,是目前普遍認同的教學內容,而這些教學內容的落實,在小學階段很大程度上都是,也應該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把課文朗讀好了,什么語言呀,理解呀,情感呀,語感呀,表達呀……都有了。”
薛法根老師在指導朗讀的時候是如何做的?有兩個貫穿于朗讀指導中,提取關鍵詞來說,即科學、民主。[3]
首先是科學,在朗讀學中有一條重要的規律叫做“引向情感律”,通俗來說就是讓朗讀者在朗讀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感與朗讀文本中所蘊含的情感達成共鳴,再將自己的理性思考引向這份共鳴,與這份共鳴相結合。
在學生讀到“突然,耳邊傳來‘救命啊,救命!’的呼喊,只見一個人在洶涌的波濤中奮力掙扎。”時,教師適時提出建議,教師將理性思考引向感性體悟,老師讓學生想象落水人身處的險境,讓學生注意是在波濤中拼命“呼喊”。這使得學生自然而然能做到理性控制自己的朗讀情感表達。同時搭建了學生與童話中九色鹿之間情感的橋梁,讓他們自己構想那一情景之下自己會做出怎樣的情感表達。這樣的引導,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符合朗讀學規律的。
科學的引導還需要真正的民主來將其落到實處。扎根于小學生的認知土壤中,僅僅一味灌輸理論知識肯定是行不通的。與孩子平等對話,將這些知識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悄然傳入孩子們的腦中才是正確的途徑。什么樣的民主才是真民主?平等對話究竟怎么樣才不會浮于形式?薛老師在此給出了答案:
當學生在教師范讀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時,薛老師給予了肯定,這步多數老師也能做到,但是薛老師接著讓學生將自己的這種想法運用于實踐,這是對于學生充分的鼓勵和信任,這種“生成智慧”就十分難能可貴了。在學生圓滿完成老師任務之后,薛老師還不忘給出鼓勵:“看來,你比老師要會看人,能從這里就看到了調達的心里!你有一雙慧眼!”表揚具有實指性,才能讓表揚真正起到激勵學生的作用。有了平等對話才能有親和真心的表揚,有了平等對話才能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身份完美平衡。
歸納起來,對于“朗讀素養的培養如何落到實處”這一問題,應該從這樣兩方面來想辦法:一方面對于教師朗讀理論知識、朗讀水平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朗讀是一門藝術。任何一門藝術都有它的自身規律。”通過研讀朗讀學方面的相關理論著作,用理論武裝自己的朗讀,會使得自己的朗讀有法可依,同時做到令學生朗讀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對于學生平等對話的把握也十分重要,如何將真民主落到實處是需要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的。
蘇式課堂的核心思想和教學目標中都鮮明展現了“不教之教”的教學愿景,在薛法根老師科學、民主的朗讀指導下,日積月累,學生自然離這一愿景越來越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語文的核心素養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