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實驗小學 山西臨汾 )
一提起“閱讀”,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讀書。閱讀有“專業性”、“文學性”、“科學性”、“思考性”等刊物。開闊視野,提升個人素養和修養。對于學生而言,更多地是對多種學科內容的學習及課外知識的閱讀。從文本中獲取大量知識,走進作品世界,了解萬物;讓自己得到更多地精神享受與審美享受;讓心靈進行自我觀照;感悟提升,從而養成各方面的習慣與品質。[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進學習和從事某項活動的動力,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對于音樂學科來講,興趣幾乎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唯一動力。音樂課作為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作為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目的就是要以人為本,通過實施人文關懷,豐富學生內心的情感與美感體驗,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培養學生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正是推動學生在音樂上持續發展,培養對音樂的終身熱愛,也是音樂學科的基本目標和任務。[2]
新課程標準提出:三維目標作為課程目標,是一個事物的三個維度,相互關聯的三類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音樂課程目標的第一位,原因就是音樂有它的特質——情感審美。最主要的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都需在此基礎上得以開展與實施,所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音樂課程目標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時,培養音樂“興趣”尤為重要。[3]
古人云:樂其道,善其事。在對事物有“興趣”的條件下,去研究學習,學習者定會在積極主動地情況下,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觀點如果遷移到學生學習中來,不僅掌握各種知識與技能,還會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豐富的音樂教學內容感染學生,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用現代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用音樂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才能使學生產生穩定的音樂學習興趣。例如:在《老師呀請你別生氣》一課中,講到小男生在學校發生的作業亂、站隊不齊整等現象,懇請老師原諒,堅決改掉壞毛病的決心。朗朗上口的歌詞,很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并且歌曲采用流行音樂中的說唱形式。我在教學中,通過與學生交流身邊發生的師生之間有趣、可笑的事情導入新課,并從說唱節奏入手,邊打節奏邊念歌詞,還加入口技,進行節奏配音,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在學習中,學生興趣高漲,歌曲中的節奏難點也在聽、讀中解決。并能在學唱后,小組自由編創歌詞(關于老師為我自豪的內容),這恰恰說明閱讀的真正意義之所在。這樣的閱讀,學生在無形中掌握歌曲的旋律與節奏,使歌曲表現的更加生動、活潑、真摯、親切。在音樂教材中這樣的內容有許多,我們老師要會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設計,利用閱讀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獲得精神感受和審美體驗,更能進一步產生對音樂探究的愿望以及積極地參與到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中去。
如何有效地在課堂上開展音樂閱讀?音樂閱讀在什么樣的形式下進行?怎樣培養學生的音樂閱讀能力?這都需要老師能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空間,“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例如在《多年以前》一課中,我先從圖片閱讀入手,讓學生欣賞一張張不同森林風景的兒童畫,結合自己所見所聞,自由談感受。在聽賞歌曲中,了解歌詞,體會歌詞大意,再進行交流此時的感受。真正理解作詞者創編歌詞的用意,并在學會歌曲之后,通過小組討論,在歌曲的旋律、節奏、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進行分析,更好地去表現歌曲。在課堂擴展延伸環節中,又一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編(多年以后的森林景象)歌詞和簡筆畫,呼吁全世界人們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不亂砍、亂伐樹木,給動物一個美麗家園。這節課以講授、示范、對話、情境、欣賞、討論、創作等教學方法與手段應用其中。學生們在閱讀中學習歌曲,在歌曲中學會閱讀。
在音樂學科中,音樂閱讀發揮著它巨大的作用。情感的體驗與抒發,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在“音樂閱讀”的條件下去開展。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迸發出學習的激情,去探索、發現、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