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市實驗高級中學 山東聊城 252600)
學生無法在自己的頭腦中將文字轉化為畫面,就會導致學生卷面文字生硬機械。我們以詩歌鑒賞題型為例:如果我們在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的作品,不將文字生動地轉化為畫面,從而在腦海中反復呈現的話,那就無法真正理解詩歌的含義,領略詩歌的美感和意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文字向畫面的轉化呢?想象力是重要的武器和法寶。
嚴格來講,想象力屬于心理學的范疇。它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思維方式,是人體對已經掌握的物體表象進行加工從而產生新形象的過程。心理學家研究,這種思維方式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無論“千載”還是“千里”,都可瞬息而至,剎那而返。
“想象”一詞可追溯到戰國韓非子,韓非子曾論述:人們可能沒有見過活著的有生命的大象,但只有人們見過大象的骨骼,就可以根據骨骼的模樣來想出活著大象的樣子。(“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韓非子》)
根據想象一詞在心理學中的定義和在韓非子的論述,我們可以得知想象是利用已知來思考未知,已有揣摩未有。想象的前提是客觀事實,只有站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才符合想象的定義。偉大的愛因斯坦對于“想象”曾有過這樣的論述: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是無限的,想象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無限可以推動有限。無論從事哪種事業,都需要極為豐富的想象力。
在一線語文教學中,想象力就是要根據文字來想出畫面,根據文字體會出意境。
在文學家、藝術家的眼中,藝術的世界之所以如此誘人,正是因為它將無盡的想象留給了世人。有人認為,《紅樓夢》令人愛不釋手的原因之一就是客觀上的殘缺,留給了讀者主觀上無盡的想象空間。寶玉的姻緣究竟如何?黛玉如何處理自己、寶釵、寶玉三者,甚至還有襲人之間的關系?曹雪芹先生在客觀上留給了世人永不止息的討論話題。心理學家稱,后四十回的續寫紅樓之所以不被大多數人接受,是因為續寫部分僵化或阻斷了讀者的想象空間和渠道。由此可見,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
這雖是文學藝術中的想象,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皆同此理。想象,就是學生根據客觀的文本內容,調動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生活閱歷以及腦海中積累的詞匯,糅合情感等相關因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一種文本內容再創造和個性化的體驗過程。這種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個性思維,豐富學生的文學情感,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加深學生的文學積淀。
同樣的文本,不同的學生展開想象,會得到不同的再創造內容,這是想象的個性化特點決定的。每一名學生都是再創造的主體,都是想象思維的把控者,但這絕不意味著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毫無價值。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想象過程中來,積極對學生進行指導,可以讓學生天馬行空,但不要讓學生信馬由韁。很多時候,教師的點撥對于學生想象力的養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不要脫離文本,脫離文本的想象等同于上課走神。文體理解、教師指導、學生想象要實現完美結合。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擁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成長氛圍,在家長的教育過程中,想象力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分層。有的學生善于想象,樂于想象,而有的學生則不敢想,不會想,不愿想。這種文化環境導致的想象力分化,是在高中階段之前就已經形成的;也是高中教師難以克服的問題。這需要一線教師對學生完成“重點培養,加強鼓勵”的工作,教師要發揮課堂的主導作用,對那些缺乏想象的學生進行指導。
學生的層次不盡相同,教師的水平也有高下。有的一線語文教師自身尚且缺乏想象力,更何談對學生完成有效的指導。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如果你能為學生示范一下某首詩詞的想象成果,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前提是教師要具備該種必備素質。
想象,是一個無拘無束的過程,是一種隨心而動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收獲精神的愉悅和認知的提升,并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但如果將應試教育這頂帽子戴在頭上,那將會使這一美妙的過程變了滋味。雖然追求語文的應試功能無可厚非,但決不能因為應試而想象。這樣不僅會極大削減想象過程中的樂趣,還會使這一過程變得僵化、模式化,從而失去了我們的初衷。
想象是需要建立在客觀事實上的。學生的想象則是需要建立在文本上的,從文本中來到文本中去。這就需要積累必要的物象,才能讀懂文本,繼而依靠文本展開想象。例如:“白玉盤”、“瑤臺鏡”這些關于“月”的稱呼;“秋風”、“秋雨”代表著蕭瑟、凄涼的意境;“梅”“蘭”“竹”“菊”各自的品格特點,這些物象都需要學生完成相關積累后,方能展開合理的,符合文本要求的想象。
詩歌中、散文中的很多物象都是我們身邊常見景象,如果在想象之前先對其細細觀察,并總結其個性特點,必能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物象的本質。從客觀事實入手,這對于展開想象是至關重要的。
教具等教育資源的利用,也是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的有效方法。這種標本化的認知方法,操作相對簡單,便于教師因地制宜,點撥學生完成想象。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這是筆者基于自身教學實踐的觀察和思考。促進和發展高中生的想象力,提高高中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線教師的責任。但由于自身功底薄弱,所論述多停留在學術理論的層面,在具體的操作方面還有很大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保持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熱情,繼續探索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可操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