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邕寧區新江中學 廣西南寧 530203)
物理實驗是指:根據已知某種物理事物的結構,為了觀察與檢驗它的性能或結果,利用一些專門的儀器或設備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與探索,從而認識自然現象、性質與規律。初中物理涉及面非常廣且知識點分散,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與觀察能力來提高實驗能力,才能夠確保農村學生的學習效率。剛接觸物理學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理解基礎概念,不斷研究推導物理知識的公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壓力,長此發展下去極易扼殺學生的學習欲望。
農村教師因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與熏陶,認為物理教學中演示實驗傳授知識,既浪費時間又無法將教學內容生動詳細的描述出來。受應試教育考試選拔制度的影響,為了提高學生自身的競爭優勢,教師教學的目的都是盡可能確保學生取得好成績,因而時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傳授知識,教師在課堂上通過一只粉筆、一個黑板,寫著大量的物理重點筆記,并讓學生在課堂下做筆記,封閉落后的教學造成學生被動式地接受學習,這樣的教學嚴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由于教師對物理實驗缺乏重視,極少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物理實驗,致使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教學失去學習的興趣,漸漸對學習產生抵觸的情緒,甚至出現學習注意力分散、違反課堂紀律與教師唱反調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他們的學習進度,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1]
目前,國家提出教育全面均衡發展,農村的實驗室以及器材基本配備完善,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學校缺乏配備專業的實驗員,讓有些實驗無法順利進行,致使實驗效果無法達到教材的要求,在實驗實際操作過程中時常存在誤差的現象,進一步造成實驗結果不準確或者實驗失敗次數偏多,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僅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學習樂趣,而且無法落實學生動手實踐實驗的操作,不利于學生靈活理解具有難度的物理知識,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有序開展。由于實驗室缺乏專門的管理,讓購置時間太久的實驗器材變得陳舊不堪、發霉生銹,大大減少了實驗器材的壽命。[2]
實驗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并從快樂的實驗實踐中釋放學習的壓力。然而農村物理教師因受思想觀念的束縛,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將教材內容視為教學的重點,對實驗教學都是抱著應付式的態度,課堂都是讓學生照著現成的實驗步驟或跟著教師動手操作,隨意取幾個實驗數據,這樣的實驗操作致使學生的學習收獲不大,造成學生無法體驗與感受實驗教學的快樂。由于教師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學習感受,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無法跟進教師的教學思維,不利于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擴展延伸。長此以往,必然會失去學習熱情,造成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與互動,進而造成學習效率低下。[3]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的過程或者實驗現象,都能夠讓初中農村的學生們歡呼雀躍地感受成功地喜悅。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超級英雄,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所以教師應轉變傳統的觀念,深知物理實驗的重要性,不斷努力學習,加強自身的素質教育,適當采用物理實驗激發學生具備鉆研與創新的精神,從而提升實驗教學的效果。如,教學《光的反射》時,教師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實驗進行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等實驗結論,然后教師在進行詳細的講解,讓學生通過實驗過程來掌握本章的主要知識點,對于部分學生出現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給予點撥與指導,以求達到教學目標。
教育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成為有用之才,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政府部門應對農村初中學校加大資金方面的投入力度,讓學校有足夠的經費引進先進的實驗設備與儀器,進一步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為物理實驗的開展與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教師也應積極克服教學困難,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現有設備的情況下,完成好教學的基本實驗內容。如,學校要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對所有設備儀器的數量、種類等進行詳細的登記與管理,定期巡視所有實驗設備與儀器,一旦發現發霉、生銹與破損等,應及時的處理與更換,確保能夠及時供應教學需求,讓學生在充足的條件中,輕松學習物理,掌握較難的物理知識。
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對象,更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尊重每位學生的學習感受,不斷變化教學形式,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輔助多元化的實驗設備與器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農村初中生正處于精力旺盛、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未知事物具有探索欲,物理教學融入實驗操作,能夠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汽化和液化》時,教師對基礎知識的概念與理論進行詳細地講解,然后通過實驗探索,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與信心,從而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樂于探索自然現象與生活中出現的物理知識。[4]
農村初中物理教師只有加強認識實驗的重要性,才能在課堂中適量的融入實驗教學,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好奇心,獨立自主地探索物理知識的奧秘,不斷發現、分析與總結實驗結果,鞏固與深化課內知識,激發自身的想象力與創新能力,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與樂于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