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河北秦皇島 066300)
從活動主體上看,教學空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對應著某一學業能力物理量:學業能力30%-70%中一個個確定數值。從學校專業設置上看,就業專業涉及機械、焊接、汽車維修、計算機等;升學專業涉及到機械、電子、旅游、財會和計算機專業。職業學校的課程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這一明確目標而設置的。所以此空間為標量場;[1]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目標涵蓋著學校場域的全部范圍。目標是總綱。生活空間和教學場地的配置是目。教學空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存在著它的能力大小和運行方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隨三年時間的變化描述了場域的向量運動:三年后必須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勝任生產、服務一線工作。則此空間又為矢量場。[2]
所有的教學設施以及采取的手段形成了中等職業學校場域的點陣模式。這種點陣模式固化了師生的教與學的獨特的學與做同時并舉的工作慣習。[3]
(1)離散性效應
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特思維和理性判斷的個體。在中等職業學校的場域中成離散性分布。
(2)向心性效應
學校是一級權威單位,教師領導下的班級體是二級權威單位、學生班組長領導下的小組是三級權威單位。彼此之間猶如同心圓,圓心就是知識和能力的培養。當一名有志青年走進校園的那一刻,圓心就對學生產生了引力作用。此拉力沿著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圓周半徑指向圓周的中心,呈現為向心性效應。[4]
(3)傳遞性效應
精神力量的傳遞性
這種場域的影響是非常可怕的,它會把一個強大的心理場向前推動、向外輻射。這個心理場是隨著場域中的人和事的催動而自主產生。
時序性文化的傳遞性
學生三年的學習,每一學期的課業要求都在前一步的基礎上不斷地增加和提高。教學目標一環扣一環,教學檢測和教學評價逐次提高。
這種文化教育隨著時間的延續產生知識和能力的第次發展。
包容性效應
學校不是一個封閉的場域。在社會中,學校場域接收到不同地域、不同方向的場域沖擊。現代教育不僅在時間上擴展到一個人的終生,而且在空間上將擴展到全社會。學校教育深刻地受到家庭和社會的影響。社會學習化正逐步成為現代社會和現代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
活動參與者置于班級之內、班級之間、小組之內、小組之間、實習室之內、室習室之間。教師利用點陣模式加大建設學習型班組工作的力度,實現班組內的學習的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班組長負責制定班組成員的集體學習計劃,組織學習活動,監督和跟蹤學習活動的成效。同時學校其他教師合作,加強班級、實習室之間的合作關系形成一個完整的拓撲結構。利用學生場域的離散性分布的弱相互作用潤物與無聲之中。
老師必須活用拓撲心理學來強化課堂45分鐘。教師要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采取能力場域強干涉方法必須按照人的心理過程和行為的規律,對人的行為予以導向,并加以規范、修正、限制和改造。能力場域強干涉方法對人的行為的影響,是通過行為的后果反饋給行為主體的方式來實現的。教師使學生根據反饋的信息,主動適應環境刺激,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教師要做到在動與不動之間把握好節點和轉承。難易適中照顧全部,能力建設才會事半功倍。[5]
根據場域模式和效應進行實驗的實施
由于場域的離散性效應,師生之間的弱相互作用每時每刻都在改變著各自的學業、生活和工作能力。教師根據要求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個美麗的夢想和一個成功的希望來驅使一個人逐級越過一個個能力障礙。離散性效應強化的重要因素是把緊張系統與生活空間(考核和嘉獎)結合起來。[6]
強化向心性效應就必須建設場域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與學習風氣。要實現正向強化就要建設優美的校園、完善的食宿服務、精良的車間、完備的實習室、優秀班集體、品德高尚的教師、輔導員和班組干部隊伍。
根據傳遞性效應進行操作式條件反射訓練。教師可通過學習者的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傳統文化典籍的綿綿不絕的熏陶、實際操作中的技能大賽、三年課程的順序設置和課業的安排產生精神和文化的傳遞,借以鞏固和加強能力建設的速度和效率。
強干涉方法是通過介入階段測試的心理緊張系統、三年學習前后一貫的任務布置、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擬定的科學定量以及學生的慣習和資本的配置等手段來完成的。
用作業的時間波頻的遞進要求和增量的梯次布置、課業任務成功完成效能的獎勵和懲罰刺激和驅動學生、加速學生的能力發展。充分發揮場域的傳遞性效應。
我們把心理因素注入到客觀教學過程中去,利用 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理論通過正強化、負強化和自然消退三種類型塑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意志品質、影響學生的慣習。我們在實習操作中利用“經典式條件反射學習”來塑造學生的應答行為;用“操作式條件反射學習”來塑造學生的操作行為。教育工作者要以教師的“動”(即教師的生動和溫馨的講訴、嚴謹和有趣的演示、數字應用和信息處理手段、組織活動的榮譽感和成就感)進行促“不動”(即學生行動能力的懶惰和遲緩、性格的憂郁和沉默、心理的挫敗和沮喪);以“不動”(教師的嚴格實踐要求、毫不妥協的教育態度、必須按時完成的作業要求促“動”(學生的行動的多動和浮躁、性格的魯莽和沖動、心理的狂妄和扭曲)。
2018年6月以來,我們試運行了一段時間。實驗記錄表明以上或類似的行為干預,可獲得正性反饋,從而增強場域效用。中等職業學校的場域模式和強干涉方法相結合的能力培養方針是可行的。教學空間中師生各自不同點的場量是互相獨立的動力學變量,因此教學場域是具有連續無窮維自由度的系統。這一場域孕育著解決學生能力培養的無限的創造、發展的動能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