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晉華小學 山西晉中 03060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根據這些要求,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學習指導,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激勵學生去學數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調查發現:傳統觀念的教學,教師只注重基本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沒有把握數學教育的特點,缺乏學法指導。老師把學生看成知識容器,把知識嚼爛了再喂給學生,光讓學生等吃“現成飯”,造成學生知識學得死,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具有嚴重的依賴性,離開老師,自己寸步難行。[1]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可見,學習方法至關重要。新的教學理念下的學生應學會獨立學習,即教師要有較強的學法指導意識,注意挖掘教學各個環節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去。對學生的數學學法指導要采取適當方法才能見效,教師只有堅持:“教師引導,學生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才能培養學生自學數學的能力。對于學生自學數學能力的培養,我認為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要想讓學生學會預習,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提供預習的時空。讓優良的種子有一個合適的土壤,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以書本知識為主,因此,讓學生先預習,教師起初應與學生一起預習,提前設計好預習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指導預習按“扶——放”原則,起先可設置“導學提綱”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當師生一起預習達到一定的程度,教師就要放手。放手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尋找規律,找到方法,使學生有的放矢,真正地參與,培養自學的能力。例如:教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設計以下導學提綱:1、“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有什么異同點? 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商的小數點怎樣確定?3、除到被除數末尾仍有余數怎么辦?因為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而由于預習充分,課上不需花費多少時間就輕而易舉地攻克了。這樣堅持訓練并將預習要求,讀書方法適時滲透,最終讓學生丟掉“導學提綱”的拐杖,走上自學的道路。[2]
“自主探究” 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數學問題的機會,既有利于學生順利地掌握新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我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讓學生嘗試做,學生發現兩個分數的分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發現問題后,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想辦法解決。因為有了通分的基礎,學生能說出先把這兩個分數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再計算,順利地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因此,在練習中學生不但沒有感覺到困難,而是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使得學生自學數學的能力也在無形中得到培養。
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知識,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通過觀察、推理等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與聯系,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例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時,讓學生動手做一個實驗:先用紙剪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操作想辦法將這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長方形),并且讓學生通過剪、拼的方法探究,得出這個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這樣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操作、交流,在活動中學數學,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運用了轉化的數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學能力。
在教學中,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往和溝通,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飛了自己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之間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促進了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是重點,先讓學生分組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討論后得出:[3]
1.6×5+6×4+5×4+6×5+6×4+5×4
2.6×5×2+6×4×2+5×4×2
3.(6×5+6×4+5×4)×2
我出示以上三種方法讓學生比較、討論,哪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從而得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這樣,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思考,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興趣和能力。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學生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作為教師我們應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各種感官全部調動起來,引導他們主動地參加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自己去看書、去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自學方法,探索知識的規律。我相信,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發展。真正做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而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