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閱讀習慣是小學生學習習慣中的重要一環,尤其在小學低年級,如果學生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對知識的理解運用、信息的搜集處理非常有幫助,把閱讀與寫話訓練進行整合,還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存在的問題很多:老師把一本語文教材看作是語文課程的全部;孩子們普遍對寫話缺乏興趣,有畏難情緒;很多學生假裝看書,不會看書,不能靜下心來看書;閱讀內容的取向上也存在誤區,功能性讀物太多,功利色彩太重。那么,如何把小學低年級的讀書與寫話訓練進行有效整合,是廣大教師需要研究、探索的重點問題。
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于機械的寫作訓練。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特別喜歡讀各種各樣的課外書,他們對詞句的積累、理解和運用,總是超出一般的孩子,由于見多識廣而語文功底扎實。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使學生博覽群書,就要讓學生愛上讀書,對書籍有濃厚的興趣。閱讀環境不佳,是制約孩子課外閱讀的重要因素。讀有益的課外書,學生受用一生。教師要善于借助課堂閱讀指導,延伸課外閱讀,向學生推薦好書,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教師應盡一切辦法為孩子提供充足的書源和閱讀機會,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筆者推薦給他們一些童話、成語寓言故事、繪本讀物、知識性兒童讀物等來讀,同時也允許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例如,有的孩子喜歡介紹大自然、植物類的圖書,有的對天文感興趣,還有的特別喜歡了解歷史人物。筆者也會及時到圖書室去借閱,或與家長溝通,滿足孩子們的不同閱讀需求。
班級圖書角和校圖書室相結合,讓孩子們有書可讀。學?!皭鄣臅鴰臁泵吭轮辽贋閷W生提供一本必讀書,師生同讀,親子共讀。班級圖書角匯集了班上所有學生家中閑置的書籍,書目共享,學生自由選擇,自主閱讀,成功地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引導家長創設條件,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小書房,溫馨的讀書環境會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這樣,節假日,孩子不再沉迷于電腦游戲了,他們品味書香,其樂無窮。濃厚的閱讀文化環境的熏陶,會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沉浸在讀書中,并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
新課標從能力上要求小學生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讀書方法猶如航標燈,會給學生找到成功的捷徑。語文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發揮主導作用,借助課堂,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選擇合適書籍進行有效閱讀,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1.上好課內閱讀課。改進課堂教學,創優質高效課堂,將閱讀方法融入課內閱讀教學中。閱讀方法指導:課上,讓學生動手操作起來,好詞打“·”,好句打“——”;課后,摘抄好詞,摘錄好句。閱讀形式指導: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誦讀與默讀相結合,還有細讀與瀏覽結合等。閱讀方法和形式因文而異,因人而異??傊?,讀、找、圈、點、摘、記、寫等多種舉措并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上好課外閱讀課。課外閱讀課每周一節,即在課堂上完成的課外閱讀課。對于課外閱讀指導課,筆者學習借鑒了江蘇省優秀教師邱鳳蓮的大聲讀課堂,即讓學生在傾聽中學習讀書方法。第一步:巧妙切入,激發興趣(從封面插圖入手,從作品或作者名稱切入,從孩子熟悉的話題等切入)。第二步:大聲朗讀,投入文本體驗。選取幾個關于主人翁的幾個片斷描寫,邊聽邊品,感受其內心世界。第三步:傾聽故事,品味人生。即通過感人情節的賞析,引導學生感悟生活,取得正確的價值取向。第四步:組織討論,抒發獨特體驗,同時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最后設置懸念,課后,學生能不迫不及待地想方設法繼續閱讀嗎?
教學活動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著眼于學生的長足發展。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任何新鮮事物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讀書與寫話巧妙地結合起來,培養他們習作的興趣,調動起他們習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語文教師在用心去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要用心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的興趣。有些學生一提到要寫話,就覺得很頭疼,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話說,缺少動筆寫話的欲望。因此,就寫話而言,教師首當其沖的應該激發興趣,打開學生思維的水龍頭,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很多話要說的、想寫,寫話就變得容易起來。例如,在閱讀繪本《我的小狗》的時候,有一張插圖描繪的是媽媽擺著手,堅決不同意“我”養一只狗的要求,而小小的“我”還在旁邊不停地苦苦哀求。書中只有很簡單的一句話,“無論我怎么說,媽媽都不同意。”筆者相機問道:“你們想想,為了讓媽媽答應我的請求,我都說了些什么?”學生紛紛舉手,個個都能聯系自己生活中曾發生過的類似事情,有話可說,接著回到課本中,讓他們回顧了引號和冒號的用法,然后讓大家把“我”哀求媽媽的這個小片段寫下來。書中的情節激起了孩子們的情感共鳴,他們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寫,這樣把讀書和寫話訓練巧妙結合起來,孩子們都覺得輕松有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不愛寫話,無從下筆,其實大多是找不到寫作的材料,自然風景、學校生活、家庭趣事、所見所聞,學生每天接觸的事情并不少,怎么會“無米”下鍋,關鍵是他們不會觀察、積累。因此,筆者的寫話要求第一步就是讓學生學會在書中找到“種子”,再進行思維拓展,讓種子生根、發芽、結果。
寫話訓練不一定是專門的習作課的事情,筆者的教學策略之一是把寫話訓練的一部分時間分散到閱讀教學當中。比如,教學古詩《小兒垂釣》后,就把你自己當成那個釣魚的小男孩寫寫這件事,學生都很感興趣,在寫中理解了詩意,又聯系了生活實際,寫出了害怕驚動了魚,把魚嚇跑的心情。學習了《新式房屋》和《不怕丟失的鑰匙》這兩篇文章,就順勢讓學生先說說自己最想發明的東西,大家爭先恐后地舉手,有的要發明“新式文具盒”,有的要創造“新型交通工具”,筆者借機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發明,并且要求配上一幅圖畫,之后選出部分優秀作品出了一期“我的新式發明”展板。
由此可見,多讀多寫,才能鍛煉出良好的表達能力,低年級寫話訓練更是如此。經??吹接欣蠋熞粚W期就訓練那么幾次,學生寫一次作文就感覺非常困難。筆者所在的班級,寫話訓練基本上一天一次,有時是一個段落,有時是仿寫幾句小詩,有時是故事續編,有時是你想對文中人物的話,有時是課內寫,偶爾在課外寫,或長或短。寫話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多與讀書巧妙聯系,通過整合訓練,學生再也沒有感覺到寫話讓自己頭疼,而是在潛移默化中就把手練熟了,寫話成了他們學習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很感興趣的一件事。
總的來說,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將讀書和寫話訓練兩者有效整合,讓學生樂寫、善寫,既能幫助學生積累素材,又能激發其寫話興趣,還能夠促進其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