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邢臺洪災”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根據陳力丹教授的定義,輿論是“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對社會發展及有關事態的進程產生影響,其中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1]。”網絡輿論是公眾利用網絡媒體對新近發生的事實所表現出的具有相對一致性的情緒、意見或態度的總和,可以影響事實發展的走向[2]。憑借網絡媒介的優勢,網絡輿論也具有實時性、交互性的特點。
2016年7月19日深夜,河北省邢臺市遭受特大暴雨侵襲,開發區大賢村情況尤為嚴重。20日凌晨1時左右,洪水灌進村莊,群眾遭遇災情;18時左右,邢臺經濟開發區官員王清飛在接受采訪時稱沒有人員傷亡。22日10時,大賢村村民堵塞國道要求與政府對話,邢臺經濟開發區官員王清飛現場為安撫群眾與村民互跪。23日13時,邢臺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洪災遇難者及失蹤人員名單;22時,市長董曉宇在新聞發布會上道歉。24日國務院委員王勇率國務院有關部門赴河北省,指導受災群眾安置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作組初步認定事故由七里河決堤由洪峰所致,依法追責4名官員責任。26日河北邢臺警方依法處理三名網上散布謠言者。
本次事件中,從19日普通微博用戶發布相關新聞開始至市長道歉、懲處責任人和認定事故原因,回顧整個事件過程,大概可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孕育形成期(7.19~7.20)、擴散膨脹期(7.22~7.23)、衰減平息期(7.24~7.26)。
在輿論的孕育形成階段,網民分散并帶有強烈個人認知色彩的觀點借由微博強大的互動功能慢慢聚集,在小范圍內關注和討論,輿論由此完成了從孕育到形成的過程。本次事件中,由普通用戶最先發表的消息經由媒體參與轉發逐漸聚集網民,形成共同關注。輿論的擴散膨脹時期,民眾情緒十分敏感,意見領袖的引導、相關部門的回應等都會引發大規模討論。本次事件中“泄洪說”謠言影響力極大,與此同時邢臺官博“邢臺發布”卻發出毫無重點的常態式內容,民眾情緒不滿,引發輿論急劇膨脹。在衰減平息階段,公共突發事件的微博輿論會隨著事件的解決和網民訴求滿足而進入相對平緩的階段,事件逐漸退出公眾視野。河北省最終確定事故原因并嚴懲官員,與對事件最初的態度相比較展示了一種更負責任的態度,也安定了民眾情緒,促進了輿論的平息。
由于微博的即時互動性、隱蔽性和低門檻性,用戶更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在短時間內聚集到大批和自己意見相似的用戶,形成集體意見,并對相反意見進行攻擊。首先形成的優勢觀點充滿質疑、指責、震驚等負面情緒,用戶很容易受到情緒感染,謠言也就有了可乘之機。在官方微博沒有公布水災真正原因之前,網絡上關于“七里河人為泄洪導致村莊受災”的言論影響范圍很廣,官方微博卻沒有給出事件的真正原因。這一舉動引發了網民的猜測與分析,隨后的微博硝煙四起。一部分觀點激進的用戶在微博中發出一些帶有很強侮辱性的言語,這種對政府強烈質疑的觀點得到另外一些持相似觀點用戶的支持。即使是對媒體微博轉載的“為老司機點贊”的內容也被指責以娛樂化眼光看待災害,而對于一些表示仍然信任政府的網友更是發起了言辭激烈的人身攻擊,而報道事件進展的媒體被攻擊為“政府的洗白神器”。
事件前期微博普通用戶傳播的相關信息并沒有在網絡上引起大范圍關注。事件的第一發現人“刑襄筑路人”所發布的微博關注度非常小,事件在一部分網民中產生影響是在央視新聞官博轉發普通用戶“邢臺吳星星”的“最牛老司機掉頭”內容后才開始的,使得關注者不僅僅是河北本地網民。另一方面,在意見領袖的作用下,微博上更多的網民了解到洪水救災中的感人事跡,其中微博名人王寶強發布救災戰斗內容,關注人數超過80萬;“#這雙手來自抗洪第一線#”的話題有2萬多網民參與討論。隨著各大媒體對救災第一線的圖片發布,越來越多的網民漸漸轉移目光,聚焦在抗洪戰士身上,輿論態度開始轉向團結、奮斗、致敬的方向,猜疑、攻擊和謾罵聲音逐漸減弱,網民趨向理性。
傳統媒介議程設置權由專業傳播組織或機構來行使,受眾被動接收信息。但是在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民眾按照自己的個性選擇欲關注的事件,取得了通過微博來進行議程設置的主動權。20日,官員在報道中表示沒有人員傷亡,但是在微博上網民已經組織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對于這一說法表示強烈質疑,把關注點放在受災最嚴重且有人員傷亡的大賢村中,發布現場圖片和相關內容獲得大量關注。由網民的議程設置引發了媒體的關注,澎湃新聞受到強大微博輿論的影響調查并發布新聞稿。隨后傳統媒體官方微博開始對此事件進行議程設置,多家媒體對“七里河人為泄洪”進行辟謠。相關部門在巨大壓力之下,終于在2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回答群眾的核心問題并道歉。
在“邢臺洪災”事件中,前期的民眾輿論沒有被受到足夠的重視,缺乏引導,網民在社會矛盾積壓已久的情況下,更容易相信“政府不顧村民生命安危”方面的謠言,危害了當地社會穩定;而在多家媒體報道了“七里河非人為泄洪”辟謠內容和堅持轉發抗洪一線感人事跡后,網民的情緒逐漸緩和,相對理性。增強輿論引導有利于公共突發事件中危機的化解。
我國的政務微開通已經相當普遍,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官員還在用傳統的方式與公眾溝通,總認為事件緩一緩就會過去。從19日開始,微博謠言就已經滋生,而“邢臺發布”直到22日在輿論的逼迫下才發出一條消息,然而公眾迫切關心的核心問題依舊沒有答復,發布的遇難人數也無法讓網民信服。事態擴大后,“邢臺發布”終于開始高頻率發布救災一線情況和辟謠內容,網民非理性狀態逐漸有所緩解。政府微博應該及時發布表明事件狀態的內容,時刻更新,即使事件原因未浮出水面,也要坦誠告知。
意見領袖關注者眾多,能在公共突發事件中影響輿論的走向,因此意見領袖應該規范自己的言行,不僅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保持冷靜和理智,對盲目的網民做出示范性表率,更要在平實注意自身影響力和可信度的建設和維護。團結意見領袖可以通過線上管理和線下會談雙管齊下,傾聽他們的聲音,定期交流以幫助輿論有序傳播。
微博的低門檻性、隱蔽性使得微博輿論中混雜了許多謠言和帶有煽動性或暴力性的內容,若不加以引導會影響社會穩定。2012年發布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是我國完善網絡立法過程中的一次突破。另一方面,推進微博實名制也是保障微博輿論場秩序的有力手段。在公共突發事件微博輿論中建立一個理性、公正的氛圍需要政府立法和用戶自律的共同努力。同時還要完善信息舉報制度,從自律和他律的雙重監督下凈化微博信息傳播環境。
微博作為新興媒體的典型代表之一,改變了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使受眾可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個性接收者。公共突發事件中的輿論成分不僅僅是廣大群眾對突發事件本身的意見,更是對社會矛盾的表達。隨著公眾社會意識的提高,在公共突發事件中公眾更愿意去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也就會產生一些新的問題。相關組織應該運用多種手段去解決這一新興的社會現象所產生的問題。對相關組織來說,如何管理和引導輿論的傳播是一個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