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教育局教研室 山西長治 046000)
一直以來,體育課都是邊緣課程,相關教育者、家長甚至學生本身對體育課的認識都很落后、不足。學校領導在安排課程時多數都只關注文化課,忽視體育課的安排,對教學老師和課堂質量更是不從談起。有的甚至認為體育課就是做做活動,放松玩樂,可有可無。再加上高中學習任務重,課程安排緊張,對于多數非體育特長考生來講,體育又不是高考考試科目,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安排體育課的難度,認為是否有體育課程無關緊要。這種“邊緣化”的教育理念,沒有從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高度去認識,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就目前而言,體育課一直視為“玩”、“放松”,個別有想法的體育教師也被忽視,一些先進的體育器材和設備都無法得到補充,受種種原因的限制,體育課堂的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1]
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是以老師教,學生跟著學習的單向學習方式,師生之間缺乏互動,教學方式僵化,課堂枯燥,缺乏創新性。使得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特長難以得到開發、發展。同時,多數教學老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對如何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都還不明確,所教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不起來等。這些都與高中的體育教學目標相矛盾,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就會導致學生逐漸對體育課失去興趣,或者只愿在課堂上跟著老師學,自主鍛煉意識淡薄,主動性差,這就失去了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部分較為嚴格的體育教師,把高中體育課上成了體能課,一上體育課就是高強度的拉練,這讓學生非常吃不消,久而久之產生了厭煩的感覺。另外一部分教師因各種原因,體育課往往是讓學生更多的自由活動,這同樣不能滿足部分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2]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中都普遍存在缺乏體育教師、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不足等問題。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其崗位職責無法很好的完全匹配,沒有做到人事相宜,使得只有教師之名。多數情況下,體育教學既不能針對高中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以專業性的知識來引導有體育特長、天賦的學生,發掘自身的潛質。學生基本上是老師教什么就學什么,由于教師自身專業性的參差不齊,其教學質量也會有好有壞,使得學生理解不夠徹底,也不會主動結合自己的特點發揮專長,因此建設教育人才配置,打造一支專業性的高中體育教師隊伍應是當前的重要任務。就現在的部分學校來看,高中體育教師的來源基本上有兩種,一是有其他學校調入的專業體育教師或早年通過公開招考進入的專業體育教師,二是其他專業淘汰下來或是無法承擔主干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近年來,由于國家對編制的嚴格管控,導致在招聘新教師時,只能優先主干課等緊缺專業教師。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需要改變,從事高中體育教學的相關工作者需要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樹立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新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學校體育教學的宗旨和目標,把以“體質鍛煉”為主的傳統理念轉變為現代“身心全面發展”的理念,并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此外,高中體育教育應當轉變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相互間的鼓勵,引導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強化體育意識。高中體育教師在上課時,應該貫徹“身心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要改變以往的以體育鍛煉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趣味活動,進而引導學生形成體育理念。
多年來,高中體育教學基本上都是沿用老師示范、被動教學的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就需要變被動為主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潛力。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在小組中發揮自己的優勢,相互幫助,協同完成體育任務。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上要從實際出發,善于借助現代科技,針對學生的素質特點,制定教學計劃和開設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推廣“快樂體育”的方式,能夠使課程既簡單易學又鍛煉效果顯著。如開展網絡自主選課教學等,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參與體育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體育課程一般以戶外活動為主,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將體育理論知識與戶外運動相結合,發揮戶外活動的最大效能,使學生們在掌握體育知識的同時鍛煉身體,不斷提高對體育的興趣,能夠喜于學、樂于學。
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相比,多元化教學改進的要求更高,任務更重。為此,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傳統教育的不足中,尋求著力點和突破點,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體育積極性和潛力。真正實現高中體育課堂的多元化改進,使得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得以改觀,推動高中體育發展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