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進賢縣二塘中心學校 331721)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基礎部分,隨著現代新課改在教育教學中的不斷滲透,也引導著老師轉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閱讀對學生學習知識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作用。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中,需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在下文中,結合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發揮參考和借鑒的作用。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發揮著組織者、引導著的作用,學生對書本知識進行學習,主要是根據老師制定的教學任務,被動性的展開學習。針對語文閱讀教學,更多的也著眼于實際,即針對課本知識內容展開,并且更加注重對學生說和寫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閱讀的時間比較少,即使是閱讀也僅限于表面,大多數的時間都被運用于課本內容分析和課堂提問占據。
對學生開展閱讀教學不僅僅體現在課本知識內容,想要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學生獲得更多的人文知識實現,這就需要學生對其他課外書籍進行閱讀,其中尤其是中外著名的文學作品,在這些作品中不僅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還囊括了天文、科技等知識內容,學生在充分感悟知識道理的基礎上,還能夠發揮拓展學生視野,增長見識的作用。[1]
在初中階段,一些學生對開展閱讀的目的性認識還不夠深刻,即便是進行閱讀也只是根據考試范圍,選擇需要閱讀的書籍,其他的閱讀書籍涉及比較少,也就導致學生閱讀面較為狹窄。同時,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進行閱讀的時間也比較少,在課堂上進行閱讀也只是集中在某幾個學生身上,其他的學生閱讀機會較少,而課余的時間學生大多數用于預習、作業上,也就無法有效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老師在實際開展教學中需要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積極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將現代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以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的目的。這些教學方式包含了:(1)情境教學法,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要是通過營造實際情境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和形象的體驗,進而豐富學生感官,讓學生更好的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如:在對《濟南的冬天》開展閱讀教學時,就可以借助情境教學法,老師將自己所收集的圖片、視頻等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濟南雪景的美,在之后閱讀的過程中也更加能夠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對最終閱讀效果也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表演教學方式,由于初中語文學科體系中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涵蓋的范圍也十分的廣泛,針對一些故事情節豐富、起伏較大的就可以借助表演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自身模仿了解故事人物個性特點,也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深刻的領悟到作業表達的思想內涵,如:《皇帝的新裝》。
語文課本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也便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積累。為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老師在實際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閱讀的范圍進行適當的延伸,以發揮增強學生印象和深化閱讀理解的作用。如:在初中階段對魯迅先生文章進行學習時,很多文章內容都是反應當時社會冷漠無情、世態炎涼的,多數文章也表達出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深惡痛絕,為增強學生對這類文學作品的理解,就需要多多閱讀魯迅先生早期作品,并了解寫作手法,最后總結出魯迅先生文章表達的思想精髓,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也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梯度教學設計,主要是在遵循學生學習實際的基礎上,對學生認知進行設計,即認讀和解讀兩方面內容。其中認讀主要是通過老師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將關注點集中在同一處,然后借助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對問題進行解決。而解讀主要是幫助學生在閱讀之后,能夠準確的領會到文章所表達的實質性內涵,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2]
在本文中,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展開探討,在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閱讀教學觀念較為落后、深度拓展不夠、學生閱讀時間較少等方面,通過轉變閱讀教學觀念,多樣化教學方式應用、以課本內容為向導,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拓展和梯度的教學設計策略應用之后,可以顯著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