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縣考院實驗小學 陜西漢中 723200)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音樂教育教學的方法也越來越新穎,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讓音樂教學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音樂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信息技術的應用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前景它不但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大量的視聽資源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對音樂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研究,將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著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可以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它就像一根導火線,能點燃學生傾聽音樂的欲望,激發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專注地參與課堂學習。例如在上《揚鞭催馬運糧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由演奏家的演奏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演奏樂器的外形、模仿樂器演奏的動作以及聆聽樂器的音色等方法,將更多的音樂信息送到學生面前,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抓住了,演奏家動情的演奏視頻立刻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將抽象的音樂語言轉化成形象生動的聲、像、音、畫,這本身就是一種創造。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因勢利導,設境悟情,進行音樂課的導入教學,因此,運用信息技術讓導課更精彩。[2]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它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能更快速、更準確地傳遞教學信息。特別是在欣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顯示了它獨特的魅力。例如在欣賞一首樂曲時,教師大費口舌地將音樂想象講解之后,學生的理解還是很粗淺,甚至不理解。但一幅圖片、一段文字或者一段動畫就可以使音樂形象具體化、直觀化,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形象,創設音樂情境,如欣賞歌曲《水鄉船歌》時,選取江南水鄉的唯美畫面,與旋律同步播放。當出現了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時,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由感性認識升為理性認識。而且通過觀看江南美景的畫面,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更激發他們了對民族的熱愛,使學生的感受與音樂內涵達到了統一,增強了教學效果,收效甚佳。
而在音樂知識教學中,單調的樂理知識教學對學生來說往往是枯燥無味的,而且不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更好的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直觀、更為生動的畫面,特別是近年來微課的誕生,使得枯燥的音樂知識變得更具有形象性和情境性,微課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有效突破了傳統教學中難以實現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從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附點音符這一知識點時,我首先播放我事先做好的音符微課,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總結,自己發現規律,進一步快速掌握各種附點音符時值規律的竅門方法。使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并能運用到實踐中。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規律并總結出結論,不但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運用總結的方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還利用本課總結“附點的時值規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微課解決本課知識難點。個性的圖片、生動的視頻、多元的文字、精彩的動畫為學生打開認識音樂世界的另一扇大門,學生學習興趣迅速被激活,枯燥的音樂知識立刻生動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找到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點是上好音樂課的關鍵。調動和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運用信息技術是現代教學的一種最為有力、最為有效的手段。利用信息技術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學習欲望,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課時,我選用了一些廣闊的草原圖片再配上歌曲的優美旋律,制作成教學課件。讓孩子們一邊欣賞畫面一邊聆聽歌曲,通過圖片展示了歌曲內容,通過圖片讓孩子們了解草原,在學生的眼前勾勒出一幅幅草原美景再引導他們展開聯想和想象,使其直觀地感受到祖國大地的美麗、富饒。增強學生對美的體驗,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一下便進入到了歌曲所設的氛圍中,使其對音樂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情感便從孩子的歌聲中表達出來,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
總之,無論是多媒體課件還是微課的應用都是傳統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巧妙結合,運用信息技術是音樂教學改革的新途徑,是音樂課程資源改革的新方法,它能使音樂教學從觀念上、內容上、教學手段上有很大的突破,能幫我們把音樂課上的更生動,讓學生學的更輕松,也為音樂教育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