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學 福建平和 363700)
在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指通過學生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學習,樹立終身生物學習意識。設立具有導向意義的生物核心素養教學目標,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有效激發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整合生物教學資源,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策略。
所謂的生物科學素養,就是指學生在生物課堂學習中,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和必要品格,這種能力和品格是符合學生終身生物學習要求的。具體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等內容。核心素養的指向為終身性、動態性、關鍵性和情景性。
在教學目標樹立中,應注意體會和領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內涵,通過教學任務的梳理和教學內容的深入研究,綜合把握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內在關聯,以學生作為目標樹立的主體對象,保證目標的可實施性和可踐行性。同時,要確保所樹立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思維形成和構造方式,并對目標能否及時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發揮作用進行測評。
如在《生物體的基本結構》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樹立中,首先要保證學生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樹立科學思維方式,深入了解細胞學說。教學目標樹立的依據是要站在理性思維角度,幫助學生通過對學科發展史的了解,形成科學思維能力。其次,要保證學生在觀察多種細胞結構中,深入了解細胞學說,通過細胞結構的論述,能自主建立科學研究的一般思想,明確生物研究的一般規律[1]。這里所謂的科學研究主要是指學生在實驗觀察中,所提出的實驗提問、實驗設計以及后期是實驗方案實施,并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輕松的掌握相應知識點。再次,通過實驗結果的梳理和評價,能夠具備舉例說明動植物細胞的統一性以及差異性的能力,并可描述細胞各結構所發揮的作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學習和交流的能力。
首先,問題情景的創設基礎,是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運用分析、理解、歸納等多種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該氛圍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互動性。作為一名生物教師,若想在生物課堂中,通過問題情景創設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站在實際的生活角度,通過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問題,創建方式多樣的問題情景,并作為學生的正確引導,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而讓學生形成對問題分析與探索的內動力,積極養成求同存異、大膽創新的學習精神。
例如,在《免疫調節》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常見的感冒問題作為出發點,題問:“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我們感冒時,會有嗓子發癢、體溫升高、四肢無力、渾身發冷的感受嗎?”“這是因為發熱是生物體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應”。進而學生可以從自身學習過的核心概念外延出去,進而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通過此單元的問題情景創設,可讓學生更為深入的理解艾滋病毒感染,攻擊T淋巴細胞,認識到其對免疫系統的破壞性。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為艾滋病預防和治療的認知,更加了解如何去關心關愛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攜帶者,減少和避免病毒,自覺承擔其社會公益宣傳的義務[2]。
通過生物教學資源的整合,進行實踐研究。具體措施是通過與學生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將其作為生物教學的本地資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生物問題。進一步貫徹實施新課程改革,要將各類教學資源緊密聯結,通過相關的佳話,對學生的生物實踐研究進行指導,具體實際活動內容有:參觀分析、調查取樣、采集制作、模型分析、栽培養殖等等,這些實際活動能幫助學生更好的養成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客觀問題的能力。
例如,開展對校園內植被的辨別活動,通過對植物生產周期和繁殖情況的觀察,或走進農田進行群落演替的調查,在或者對小區內的環境污染情況的調查等等,并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提升公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核心素養培養中,評價機制的建立必不可少。在生物教學階段直觀,開展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評價,不斷要加強對學生做好生物知識消化和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以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在具體的評價活動展開中,應將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不但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有學生的自我評價、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等等。其次,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要更加靈活多樣,除了測試評價,還需要加入成果展示、科普論文撰寫、調查報告等方式[3]。再次,學生的個體差異應被尊重,對于學生的個性特點,找出不同學生的優劣勢,并尋求最佳的改善方案,最大限度的發揮評價機制的激勵作用。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生物的觀念,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科學研究意識和生命觀念,通過理性客觀的思考,肩負起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積極加強對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樹立核心教育觀念,回歸生活,整合生物教學資源,更好的做好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