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珠海市三中 廣東珠海 519000)
學校體育課歷來都是最受歡迎的。曾幾何時,體育課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跑道中,健步如飛;跳高桿前,騰空背越;鞍馬墊上,凌空飛躍;足球、籃球場里,騰挪跌宕,生氣勃發,控、帶、穿、射、蓋球……場內生龍活虎,場外歡聲雀躍,那是多么快樂的時光!可是,近年來卻出現了學生不想上體育課,害怕上體育課,把上體育課當作“充數、混日子”的現象。今非昔比,狀況堪憂![1]
從調查的情況看,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材的問題,教師的問題,教學的條件,場地、器材的問題等,也有學生本人的思想認識的問題,社會因素干擾等等。如何讓廣大學生像從前那樣喜歡體育課,喜歡你的體育課?這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面臨的新問題。我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2]
體育課較其它學科而言,更應該是師生互動課。學生如果畏學而致師生關系對立,是不可能上好和體驗體育課之樂的。只有建立一種民主、和諧與親密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有可能喜歡上你的體育課。
“愛屋及烏”,師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學生喜歡你,他就有可能也喜歡上你的體育課。因此,作為教師來說,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和業務水平,在學生中塑造良好形象,讓學生從內心感到,老師是值得親近的;另一方面,教師要全身心的了解學生,關愛學生,作他們的良師益友,尤其是對那些體育基礎較差,性格內象的學生,在教學和訓練中更要重點關注,由關愛而贏得他們的尊敬,促使他們從自卑中,變得自信自強,師生之間有著這人類最深厚、最真摯的特殊情感,就能夠在體育教學中,綻放快樂的花朵。[3]
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對象不“知”,則教育無的放矢,徒勞無益,若“知”之膚淺,則教育缺乏力度,難有成效。只有“知”之深刻、全面,才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知”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還要“知”學生群體,如班級特點,全班學生整體素質等均應心中有數,把個體和群體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從學生實際出發,采取分層次教學,有的放矢,全面開花,使好生吃得好,差生吃得飽。
一般來說,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力所能及與趣味強的運動項目。因此,教師要多做觀察、了解和研究,在安排內容時,合理搭配,把握時機,在學生興趣高的時候,安排學習技術性強的項目,發展力量素質和柔韌性等。對同一項目,不同人的興趣程度不同。第一,興趣受年齡的影響,小學生的興趣偏重于玩、游戲類項目,初中學生的興趣偏重于表演、對抗性項目,高中學生的興趣偏重于健身、挑戰性、娛樂類項目。第二,興趣與性別有關。男生喜歡競爭性、冒險性強富有挑戰性的項目,女生在主觀上運動興趣下降,怕動,易害羞。表現為喜歡趣味性、娛樂性濃、柔韌性強能展現美的項目。第三,興趣與個人能力、身體條件等有關。個子高、彈跳好的學生,能在跳高或籃球、排球運動中占優勢,有可能喜歡跳高或籃球、排球運動。柔韌性好、協調性強、個子矮、重心低的學生,有可能更加喜歡技巧或足球運動。因此,教師在制訂計劃和備課中必須要全盤考慮,每節課的安排模塊內容要有側重點,不同對象不同安排。
體育是以身體運動做為主要表現形式,充分展示個人個性,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并使身心集于一體的運動。如果教學安排枯燥無味,過多剝奪了學生的自由或對學生提出了過高的要求,那么,它就抑制了學生對學習樂趣的追求,導致學習動機的下降。例如,在上課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在老師要求練習時無精打彩,但當課程結束后,他們常自動留下按自己的興趣再玩一會。這一事例說明,教師的課程內容安排很可能存在問題,它未能很好地滿足學生追求樂趣的需要。教師應該分析一下自己,教學方法是否千篇一律,是否整堂課從頭到尾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完成自己的教學內容,未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展示的機會,是否總愛品頭論足,說消極話等等。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習動機,滿足學生追求樂趣的需要,應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點:
(1)使學生的能力適合學習任務的難度。如果一個人總是失敗,他就決不會覺得這門學習有趣。因此,應該有意識地促成學生成功的體驗。
(2)使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化。這一點很重要,優秀的教師往往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不到時間的流失,課程結束了還意猶未盡。
(3)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如果某些學生在別人積極參與活動時感到無事可做,他們就會感到厭煩而失去信心。
(4)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層次教學,有得放矢,這樣可使他們有機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享受樂趣。
(5)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允許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自主權。才能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因素,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
“教人未見樂趣,必不樂學。”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心理上主動要求學習的前提,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和運用心理學知識,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
例如,教授學生“田徑短跑”是一項比較枯燥單調的教學內容,怎樣讓場面活起來?教學練習中則可采用讓距離跑、追逐跑、定向越野跑等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能力分別站在各自的起跑線上起跑,既激發了課堂氛圍,又促進了練習效果的提高。
又如,助跑起跳摸高掛物的練習,可根據學生不同身高、不同起跳能力設計幾組不同高度的掛物,讓學生自己選擇練習小組,還可讓學生隨時調換適合自己高度的練習小組,這樣有利于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教學結合,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讓學生示范、講解,參與活動中的保護與幫扶,制定參評標準,練習課題等。教師重在指導,把“這是什么樣的學習”,“為什么要這樣做”,“怎樣做才會更好”等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討論、思考、摸索、判斷,從中獲得正確答案,從而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和能力的狀況,作為學習的主人,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興趣,積極參與,體味快樂,增強自信。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對教與學起著導向、激勵、診斷、調節和評價等作用。所以,教學目標確立是否科學,能否激發學生自主學練的積極性,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學目標如果提得太高,訂得太大,不符合學生體能的實際,就會出現一部分學生“吃不了”,而另一部分學生“吃不飽”的情況,教學任務就沒法完成。制定教學目標,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心理特點,圍繞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和提問,做到難度適宜,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全面達標。如在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這一課例中,對情意發展目標筆者這樣提出:“樂于接受教師安排的學練內容,練習中互幫互學,主動參與,并能對學練內容、方法等說出一至兩點建議。”此目標就能較好地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的實際。
我們不少體育課,嚴肅有余而活潑不足,課堂教學氛圍顯得過于沉悶、呆板和壓抑,而有的體育課又太過放任自流,教師上課:排隊——解散——活動,老師學生都自由,體育課處于無序狀態。我們認為,體育課應該是活而不亂,有汗水加笑聲,學生學有所獲,教師教有所樂,必須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來感染和激發學生。影響教學氛圍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四條:第一條:體育教師必須要有強烈的從師責任感,重教、樂教;第二條: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建立民主、和諧與親密的師生關系;第三條:善于調控學生的學習情緒,并能用自己的積極情緒來感染學生;第四條:打破傳統模式,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教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例如排球的上手傳球練習,可采用二、三人輪傳,對墻傳,傳球比準,有障礙物對傳等多種練習方法,如果一味地進行傳統的雙人對傳,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的厭倦,使練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你的體育課,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業務水平,備好每一節體育課,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探索新教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上課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成,真正獲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