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航道疏浚工程不斷增多,為了對疏浚船舶實施有效的監管,研發了一套GPS監管系統。本文首先對GPS技術進行了概述,接著重點研究了該監管系統的開發與應用。通過GPS與GIS的有機結合,改進了疏浚船舶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疏浚船舶;GPS監管系統;開發
中圖分類號:P228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GPS定位系統逐漸成為各行業廣泛應用的定位技術,具有全天候、可靠性高等特點。當前來說,隨著我國港口建設的加快,疏浚工程不斷增多,對于疏浚船舶的管理引起人們的關注。由于船舶數量眾多,施工環境復雜,單靠工作人員的現場監督,難度太大。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疏浚船舶和GPS監管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1 GPS概述
1.1 GPS的基本概念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種通過接收GPS衛星信號進行導航、定位的技術,可以實現全天候、全方位的準確定位,可以說,GPS的應用有效地解決了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導航與定位問題,在相關工程領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創造了極高的經濟、社會效益。
以往的定位技術存在各種不足,比如準確度低,可用距離短,受環境影響大,在能見度較低的惡劣天氣狀況下難以保證船舶的航行安全。GPS的出現完美地解決了上述問題,總的來說,GPS定位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準確度高。實踐表明,在300m~1500m的精密定位中,一小時以上探測的定位誤差低于lmm。二是全天候作業。當前的GPS技術能夠在全天24小時內使用,且不會受到大風、雨雪等天氣的影響。并且極短時間內就能完成一次定位,實用性強。三是操作方便。隨著GPS技術的創新發展,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逐漸實現了“傻瓜式”操作,且探測裝置的體積非常小,攜帶方便,便于工作人員的使用。
1.2 GPS定位原理
GPS技術的定位原理是通過探測已知位置的衛星到信號接收機的間距,接著結合多個衛星的探測數據即可得到信號接收機的具體方位。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是得到衛星的位置,其可以依據星載時鐘所提供的時間在星歷中查找到;二是得到接收機到衛星的距離,其可以通過將信號傳送到接收機所用的時間與光速相乘得到,因為電離層造成的影響,計算得到的數值并不是兩者之間實際的距離,而是偽距。當導航衛星正常運行時,會持續發送1和0二進制碼元構成的偽隨機碼(可稱之為偽碼)。GPS采用的偽碼有兩種,包括民用的C/A碼、軍用的P(Y)碼。前者的頻率為1.023MHz,重復時間1ms,碼間距1μs,即300m;P碼的頻率為10.23MHz,重復時間266.4天,碼間距0.1μs,即30m,Y碼是基于P碼而得到的,安全性更高。導航電文,涉及衛星星歷、運行狀況、時鐘校正、時延修正等等信息。它是從接收到的衛星信號中解調得到的,以50b/s調制予以發射。其每個主幀中包括5個子幀,每幀長6s。前三幀各有10個字碼;每30s時間重復一次,60min更新一次。后兩幀共15000b。當使用者收到導航電文后,取得衛星時間并將其與對應的時鐘進行比較,便可得到衛星與使用者的距離,再應用導航電文中的衛星星歷推測出衛星的具體位置,使用者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也可得知。
2 需求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航道疏浚工程不斷增多,且工程量非常大,工期緊張,進行航道疏浚的船舶數量眾多,對于船舶是否到了預期的拋泥區,在哪個位置開始拋泥,相應時間內各艘船的工作量(也就是拋泥次數以及不到位次數的統計)等都是施工單位必須加以控制的。單單依靠數量有限的工作人員進行現場監督,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盡可能地精簡管理程序,對船舶開展遠程監管及控制,是施工單位在疏浚船舶管理中非常重視的問題。以往的監管系統,易于通過斷電等方式作假,監管效果不佳。后來又采用租賃漁船觀察作業船舶,防止違規拋泥;使用望遠鏡遠距離檢查;在拋泥點蹲守,確認實際拋泥情況等方式,這些都需要依靠現場監管,成本較高,效果也不理想。
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發現,原先的操作系統存在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要想確認疏浚船舶是否在預期位置拋泥,需要通過以下操作才能實現:單擊船舶,在分隔框里單擊“回放”按鍵,設置起止時間、單擊“查詢”就會彈出有關這艘船的觀測窗口。其中顯示了所選擇船舶在相應時間段運行的路徑及相關信息,檢查完成一艘船全天之內的作業情況要花費15 min的時間,如果當時的網絡速度較慢,時間還會延長,最多需要1個多小時。此外,還發現疏浚船舶在相應時間內到拋泥區時的具體違規情況,需要將疏浚船舶依次通過上述步驟回放才可以發現,最多時會達到40艘,假如每一艘船舶都要進行查詢就要花費一整天的時間,這樣在人力、物力上的消耗巨大,統計數據還會存在偏差。對于上述問題,進行技術上的革新,基于已有的監管系統,通過實踐對其不完善之處進行改進,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
3 基于疏浚船舶和GPS監管系統的開發
結合工程實際需要,對系統的創新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軟件標題欄里設置違規船舶顯示按鍵,右側工具欄設置告警標識,為了杜絕疏浚船舶私自拋泥,在船舶的拋泥按鍵處裝設感應設備,如果其未到指定區域拋泥,而是私自在途中拋泥,電腦監控端就會予以顯示,使得監管人員及時的予以發現,并能夠方便、快捷地查看違規船舶的統計情況。下面進行詳細闡述。
其一,通過進一步的開發,在標題欄里設置一欄專門用來展示違規船舶,并在相應的工具欄設置告警標識,一旦出現違規就會及時告警。
其二,在工具欄新設“數據查詢”/“報警查詢”功能,點擊彈出相應的窗口,在其中輸入所要查看的時間、船舶,就可以查詢到相應船舶的報警次數,如此一來就能有效解決船舶違規拋泥的問題。
其三,還可以解決拋泥次數到位情況的統計問題,在標題欄里設置“數據查詢”/“拋泥次數統計”功能,點擊彈出相應窗口,在其中輸入所要查看的時間、船舶,就可以查詢到相應船舶的“拋泥次數”以及“不到位”違規記錄以及違規的形式,簡潔明了。這樣一來,有效地節省了時間成本,操作也更加方便。
其四,安裝感應設備。考慮到疏浚船舶在工作途中,有的會打開艙門,邊走邊拋泥,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在各艘疏浚船舶的拋泥按鍵處裝設感應設備,假如該艘船在途中擅自拋泥,遠端的監控界面上就會顯示告警,通知監管人員。
結語
疏浚船舶GPS監管系統是GPS與GIS技術的有機結合,在使用過程中對其功能進行技術上的創新,對違規船舶進行及時的告警與統計,并通過安裝感應設備,監控船舶是否存在私自拋泥的情況,及時的通知監管人員予以處理,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加強對疏浚船舶的監管與控制,防止船舶違規拋泥情況的出現,改進了疏浚船舶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有效地保護了海洋環境。
參考文獻
[1]王萍,劉立圓.基于GPS-GSM船舶監控系統服務器設計與實現[J]. 艦船科學技術,2017(16):160-162.
[2]賈海波.GPS技術在航道疏浚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2015,34(5):53-54.
[3]李仲發, 李東升, 龔龑.基于瀾滄江船舶安全監管的北斗/GPS數據特征分析研究[J].信息通信,2015(6):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