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姜云 劉朝章
摘 要:德州供電公司積極適應售電側改革的管理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引入精準營銷的管理理念,明確“精準定位、精準服務、精準核算、精準計量、精準管控”的“五精”建設思路,形成了一整套“業務高效、渠道立體、服務多元”的現代化精準營銷管理體系,為公司適應售電側改革提供堅強的基礎支撐。
關鍵詞:改革;精準營銷;管控體系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24-0154-02
1 背景
1.1 適應售電側改革形勢的必然選擇
電力體制改革日趨深入,隨著輸配電價改革、售電業務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放開,售電多元化市場主體將逐步形成,電力市場出現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售電公司如百花綻放,供電企業與客戶的供用電關系增加了售電公司的中間環節,電力營銷的業務模式、供用電服務的模式及公司營銷管理與服務均應該相應的進行調整,才能適應電力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新的營銷對象發展為發電企業、售電主體、市場化零售客戶、市場化直接交易客戶、非市場化客戶等。市場競爭形勢嚴峻,供電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傳統的營銷已不適應售電側改革大潮,改變是唯一的出路。
1.2 供電企業提高營銷管理水平的需要
近年來,公司營銷服務工作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客戶導向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客戶需求響應還不夠及時、專業協同還不夠緊密、服務質量的閉環管理機制和常態管理機制尚不完善、營銷服務質量還存在瑕疵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公司營銷服務水平提高,影響了客戶服務質量,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而且隨著供電業務量的迅猛增長,如果不及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持續提升營銷服務質量,供電服務工作將陷入被動,使客戶利益和公司形象受到損害。因此,有必要實施機制創新,強化營銷服務質量管理,實現服務水平的快速提升。
1.3 進一步提升優質服務的需要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和網絡技術的日新月異,客戶對服務質量、服務標準要求越來越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日益增強。然而,目前服務資源整合能力明顯不足。一是服務資源分配“二八”分化嚴重。居民、農業等一般客戶占用了絕大多數內部資源,而在為我們創造更多效益的大客戶方面,我們的服務還不夠主動、不夠精準,在新的市場條件下,極易造成客戶流失。二是綜合服務粘合度不高。多年來,公司內部專業化程度不斷提升,但專業間各自為戰,沒有形成有效合力。面對新的市場形勢和日益多變的客戶需求,如何有效整合內部資源,提供一攬子服務,需要我們在服務流程優化和內部資源整合上下更多功夫。
2 主要做法
2.1 精準定位,針對性提供辦電綠色通道
(1)實行“一園一策”競爭策略,優化園區供電服務模式。制定“一園一策”競爭策略,以園區為重點,深入分析園區規模、用電負荷和發展情況,準確掌握園區配電網資產狀況,按照“簡政放權、一口對外、快速響應、動態調整”的原則,根據園區的等級和規模,編制了園區服務策略應對指導書,配備專屬客戶經理,提供“定人、定期、定制”服務。
(2)積極市場化售電交易。充分發揮市場化售電交易在電力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支持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主動配合政府部門做好前期調研、市場準入等工作。對于符合市場化交易條件的客戶戶進行上門走訪,宣傳參與市場化交易的政策,主動服務,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降低客戶用電成本。
(3)精簡申請資料,拓展辦電服務通道。開展“一次辦好”服務,高、低壓客戶辦電環節壓減至4個和2個,辦電資料全部精簡至2項。高壓客戶“一證啟動”前期咨詢,資料齊全后正式受理,低壓客戶實行“一證受理”。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客戶群體,提供辦電預約上門服務。
2.2 精準服務,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1)實行大客戶客戶經理制,細化服務措施,為星級客戶量身定制節能服務、用能管理、設備代維檢修、設備租賃等“一條龍”綜合服務,提升客戶價值感知。定期為大客戶分析量價費情況,指導優化用電方案,主動走訪客戶,為客戶提供合理安排生產經營的建議,實現雙方共贏。
(2)對存量客戶進行分級,實施差異化服務。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以客戶的用電屬性、用電行為、用電特征等數據為基礎,建立客戶評價指標體系,將客戶進行分級,主要分為高價值優質客戶、一般優質客戶、潛在優質客戶、非優質客戶等級別,通過識別結果和服務需求分析結果,制定個性化、增值化的服務套餐與服務策略。
(3)主動推送服務信息。規范信息發布的內容和發布方式,梳理短信發送的各項業務類型和環節,增加業務辦理環節等實時類告知短信,實現電費賬單、業務變更信息、業務辦理進度、檢修停電計劃、故障搶修進度等消息的主動推送服務,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精準信息。
2.3 精準核算,全面推行抄核收一體化作業
(1)實現核算智能化流轉。通過對抄表核算流程進行升級改造,改變當前需大量人工參與的固有業務模式,對由人工操作的發起抄表計劃、抄表數據準備、抄表數據上傳、電費計算等工作,全部改為系統后臺自動處理,各環節自動流轉,系統根據已設定的抄表復核、電費審核規則,對異常自動進行篩選、判斷,達到在線監控、自動發行的目的。
(2)合并抄表與采集業務。抄表已全部采用自動化抄表,實現自動采集表碼,創新采集運維管理模式,建立專業化隊伍,加快集約化管理,進行屬地化運維,減少服務成本,實現客戶管理與采集維護范圍相統一;合并抄表班和采集運維班,整合班組職能,分層逐級管理,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3)實現市縣公司核算集約。將縣公司的核算業務全部集中到地市公司核算班,編制電費核算業務操作“四書一卡”促進業務標準化運作,統一智能核算標準,規范核算審核標準,實現業務權限上收,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核算工作全集約、核算人員全集中、核算權限全上劃”。
(4)打造市場化客戶結算平臺。電務體制改革后,結算對象增加了售電主體、市場化零售客戶、市場化直接交易客戶,為精準核算各類客戶的電費,開發了市場化客戶結算系統。明確營銷業務應用、市場化客戶結算系統、電力交易平臺三者之間的業務邊界,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完成市場化零售、直接交易用戶的新裝增容及變更用電、供用電合同管理、抄表管理、電費收繳及營銷賬務管理等基本供電服務;市場化核算應用完成市場化用戶的購售關系管理、核算管理、零售電價維護和售電公司檔案管理等;交易系統完成市場主體的注冊、市場化客戶購售關系及合同的備案、直接交易用戶及售電公司電量分割、清算。
2.4 精準計量,夯實基礎管理
(1)加強計量裝置質量管控。全部計量設備納入全性能檢測、到貨驗收、質量抽檢管理,嚴格進行到貨驗收,達不到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嚴格執行批量故障隱患報備制度,加強故障庫管理和信息共享。嚴格故障管理,完善分揀、鑒定、返修、報廢制度及流程,認真執行故障現象甄別及處置手冊,準確、完整的錄入故障原因及處理結果,防止故障處理簡單化,嚴禁重復改造、非正常和重復換表。
(2)完善計量實時化、自動化管理體系。對設備采購、入庫出庫、檢定檢測、存儲配送、運行維護、故障處理、淘汰報廢等全壽命周期進行動態實時監測,實現市縣公司計量庫房遠程可視化、信息化管理。加快可更換電池電能表、二次回路巡檢儀、外置式智能開關、RFID互感器、面向對象通信協議、通信接口轉換器等推廣,完善移動作業終端、智能周轉柜功能應用,提高計量裝備自動化水平。
(3)推進“多表合一”采集建設。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加強與水、氣、熱企業的溝通,利用公司在自動采集、線損治理等方面成功經驗,擴大合作范圍和規模。以國網電子商城推廣應用為契機,完善商業運營模式,建立“多表合一”采集數據服務云平臺,搶占繳費市場資源,全力支撐智慧城市建設。
2.5 精準管控,實現業務質量可控在控
(1)加強“量價費”監控職能。狠抓核心業務管控能力,對抄表、電價執行、電費計算、電費催收過程中的重要數據和工作質量定期稽查,定期通報結果,并跟蹤數據治理情況,實現閉環管控;同時發揮市核算集約中心對業擴、抄表、計量等前端業務的監控作用,常態做好居民大電量、零電量、電量波動、電價執行等監測治理。
(2)實現服務市縣分級管控,嚴格落實70項投訴預控措施,堅持管專業必須管服務的原則,將服務質量管控納入各專業常態管理,從源頭上減少異常問題。針對服務過程中的全局性、普遍性、敏感性問題,增加檢查暗訪次數,嚴防因工作不到位、整改不徹底引發客戶投訴升級、越級。
(3)開展計量基礎數據核查,完善基礎檔案、業務數據,形成統一化查詢口徑。通過采集運行監控體系,提高運行監控能力,構建“全程監控、逐級督辦、分級考核”的業務管理模式和管控機制,建立采集系統運行狀態監控標準,明晰采集監控的范圍、內容和指標,支撐運維閉環管理和采集數據深化應用。
(4)針對營銷各業務監控的盲點,編制了《公司營銷業務流程風險點及監控操作手冊》,并建立跨部門的溝通和協調機制,防止出現推諉扯皮現象,真正把管理工作置于高處、立于嚴處、落到實處,保證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嚴肅性,不斷提升營銷管理水平。
3 實施效果
3.1 公司運營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辦電效率明顯提升。實行“一證受理”、“一次性告知”和流程“串改并”,并取消了普通客戶設計審查和中間檢查環節,用電子化手段實現了辦理進度可視化,供電方案答復時間同比縮短15%。
抄核收工作效率顯著提高。遠程自動抄表核算比例由年初的95.18%提升至99.99%以上;加強對業擴、計量等前端業務管控,提高前端業務規范性,工單規范率由86.5%提高到100%。壓縮抄表時間和核算時間,抄表時間由7日縮至3日,核算進度提升13.33%。全面推廣電費抄核收自動化作業模式,抄核收全過程自動化率達到70%以上。
3.2 公司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通過對營銷組織架構及業務流程優化,減少了抄表和核算人員數量,核算人員由原來的62人減少為21人,人均核算戶數由3.35萬戶增加為9.9萬戶,為企業降低人工成本,節約資金支出。實施了線損在線監控,臺區實時線損合格率達到99.3%以上。
3.3 公司社會效益得到有力提升
通過實施精準營銷管理,基本實現了以客戶為中心,全員、全程、各專業協同服務的“大服務”格局。同時建立了精準營銷的各專業監督檢查制度,加強過程監控,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確保了營銷安全,從而提高了公司的良好形象,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公司連續十年行業測評位列全市第一,榮獲省公司營銷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提高了公司的良好形象,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
4 結語
電力體制改革日益深化,售電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精準營銷管理是應對售電側改革的有效管理模式,提高了公司的運營效率,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得到有力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深化精準營銷管理,不斷提高公司營銷管理水平,為公司適應售電側改革提供堅強的基礎支撐。
參考文獻
[1]姜云,扈筱薇,劉朝章.市縣一體化模式下電費核算集約化管理初探[J].中國科技縱橫,2016(2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