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如何構建有效的家園共育,值得探索。實踐發現,有效的家園聯系有利于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提高保教質量,提升辦園水平。
1.報名準備工作,做好信息采集。根據適齡幼兒情況,制定招生工作意見,向學區內家長宣傳相關招生政策。家長根據要求在網上預報名,并在指定時間和地點進行現場報名審核資料。工作人員核對錄取幼兒的相關信息、監護人信息等,采集好家庭成員聯系電話和體質情況調查表等,方便今后的家園聯系。
2.入園前的家訪,全面了解幼兒。為了更好地了解幼兒的情況,教師在開學前有必要進行上門家訪,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在家的表現、習慣、飲食及家長的相關情況等。任課教師也可以預留聯系電話方便日后聯系,以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快得到幼兒的信任。
3.召開新生家長會,了解幼兒園生活。入園前,幼兒園可以組織召開新生家長會,及時告知幼兒入園前相關注意事項及需要家長配合的方面,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幼兒園一日活動,緩解分離焦慮。此外,還可邀請專家來園講座,分享科學育兒經驗,也可邀請家長代表分享交流自己的家教經驗。并提供家長咨詢服務,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生活的各個環節,共同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今后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4.調整作息時間,幫助快速適應。對幼兒園一日活動有一定了解后,家長可以提前對幼兒進行作息時間調整,尤其是起床、午睡和晚上入睡的時間等,告訴孩子幼兒園里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可以學到很多本領,有很多活動可探索等,促使幼兒向往幼兒園生活,幫助幼兒入園后更好地適應一日活動。
1.新生入園后家園情況交流。入園后幼兒之間分離焦慮有所差異,一般會在一到兩周左右基本適應班級環境,從陌生到熟悉。一開始的過渡階段,有的家長,尤其是隔代撫養的,會心疼孩子的不適應。因此,這個關鍵期的家園溝通很重要,家長的教育理念需與時俱進,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配合學校做好相關工作,一起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科學育兒,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對于強烈不適應的幼兒,則可以允許帶一件玩具或喜歡的物品,幫助緩解分離焦慮。
2.家長開放日,體驗幼兒半日活動。幼兒園可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來幼兒園觀摩孩子的半日活動,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半日活動情況。通過觀摩活動、參與幼兒游戲互動等,感受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過程,體驗游戲的快樂,關注孩子的成長歷程,同時增進親子關系。
3.開展親子活動,增進親子關系。學??筛鶕變旱奶攸c定期舉辦各類親子活動,如制作戶外體育玩具、“繪出我心中的文明城市”、陶藝制作、親子圖書制作、“變廢為寶”服裝秀、“我為蠶寶寶安家”、親子運動會、家庭才藝秀等活動。學校出臺活動方案,下發家長邀請書,通過親子合作共同完成,學校請評委老師評出若干獎項。通過開展相關活動,孩子們學到了很多本領,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促使親子關系更加融洽,深受廣大家長和孩子的喜愛。
4.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豐富幼兒活動
(1)調查家長資源,分類匯總。每個家庭都是一個資源庫。從孩子入園開始,我們對各班幼兒家長下發調查表,對其職業、特長等進行摸底,結合訪談等方式,整理出幼兒家長的可利用資源,及時與家長聯系對接。例如,有的孩子爸爸是警察、律師、畫家或工程師,有的孩子媽媽是點心師、理發師、營業員或導游,有的孩子奶奶是挑花籃和打蓮廂棒的高手等。學校根據調查結果匯總相關資源,并進行分類整理。
(2)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展一日活動,豐富活動內容。針對幼兒發展特點,結合活動主題,邀請相關家長來幼兒園開展活動。例如,我們邀請一位爸爸(點心師)來幼兒園教孩子們做襪底酥,從原料、配料、制作過程、烤箱使用等,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體驗制作點心的樂趣,并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收獲成就感。我們還邀請了一位奶奶來教孩子制作青團子。孩子了解了制作所需要的食材,學習揉粉、搓成球狀、壓扁等,放在蒸鍋上蒸熟,并品嘗了美食,孩子們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家長很樂意來幼兒園和孩子們分享,孩子們也非常喜歡家長來幼兒園授課,幼兒參與積極性高,效果好。
5.多種方式促進家園交流互動。家園聯系方式有很多種,家長和教師可以利用早上入園和傍晚離園的時間相互交流幼兒的表現,也可以通過電話、QQ、班級聯系群、微信、家校路路通、短信、家訪、電子郵件、網站留言、手機APP、園長信箱、書信、家長園地留言板等方式相互交流,多途徑交流反饋幼兒各方面的表現,共同探討更科學、適宜的育兒方法,促進幼兒更好地健康發展。
6.定期開展家長學?;顒印<议L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為此,學校定期開設專家知識講座、家長經驗交流等活動。如《兒童口腔健康知識講座:如何預防蛀牙及蛀牙后該怎么辦》《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如何正確滅火、自救、逃生》《幼兒成長過程中如何讀懂孩子的問題行為》《入園三歲影響一生》《學習幼兒發展規律》等。通過充電,家長對幼兒發展的特點更加了解,有利于更好地開展科學家教活動。
1.成立家長代表委員會。各班推薦優秀家長代表,組成家長代表委員會,定期開展家委會活動。家長代表們積極參與學校管理工作,了解辦園條件、保教隊伍、保教水平、安全衛生、績效管理等,及時匯總所在班級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或想法,家委會一起商討,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共同商討解決措施,并參與督查落實情況,不斷完善、提高。
2.成立膳食委員會。幼兒園成立膳食委員會,由不同部門的代表組成:廚師、財務、保健老師、教師、保育員和家長代表參與。每月召開一次膳委會。根據上個月的配餐、訂餐、驗菜、索證、加工、烹飪、分菜、留樣、餐費使用情況、營養分析、幼兒用餐情況等分析交流討論,對存在的不足之處及時整改、完善。每次邀請不同年齡段的家長代表參加,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到膳食管理中來,了解幼兒園伙食運作的相關信息。
3.成立家長志愿者團隊。幼兒入園和離園高峰期,幼兒園門口容易交通擁擠,為了幼兒的安全出入,我們成立了家長志愿者團隊和黨員教師志愿者等共同維持幼兒家長車輛有序停放、家長有序排隊等候。家長志愿者一起參與到服務團隊中,他們的無私奉獻讓家長們更加配合,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幼兒安全離校有了保障。
4.家長滿意率測評。每學期,幼兒園請全體家長對園區各項工作及任課教師的保教工作等進行滿意率測評,總體民主評價,并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的意見和建議。園方及時回收匯總,整理家長提出的問題、意見和建議,結合幼兒園實際制定整改方案,幫助幼兒園不斷完善各方面工作。
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教師的引導,更離不開廣大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有效的家園溝通、親子互動、家長資源的充分利用、家長參與管理等密切了家園聯系,促進了家園共育,幫助幼兒更好地發展,促進學校辦園水平的提升。家園合作、科學育兒,我們一直在路上,讓我們一起努力,不斷優化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真正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活動空間和平臺,幫助幼兒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2]劉建萍,夏利輝.打造家園聯系平臺促進幼兒教育發展[J].領導科學論壇,2015,(3).
[3]李然.構建幼兒園教育家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