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從2010年起,師資配置正在從單純的數量供應向增量提質、優化隊伍結構的方向轉變。然而,師資配置不科學不均衡制約了縣域教育基本現代化的實現步伐,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加強研究縣域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工作可以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以采取針對性措施,達到科學均衡配置師資的目的。
本文以2016年9月份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信息為樣本,主要采用文獻法、問卷訪談法等研究方法。通過查閱與本文相關的文獻資料,包括師資配置文件、歷年師資統計檔案、國內外研究的現狀和成果,從中獲取需要的信息和資料。查閱方式主要是借助以中國知網為代表的電子期刊庫和網絡信息資料,還有檔案室、圖書館和期刊室里的資料等。同時,立足寧海縣開展問卷訪談,制訂發放600份《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配置調查問卷》到寧海縣長街鎮、岔路鎮、胡陳鄉、一市鎮和躍龍街道、桃源街道等地的義務教育段學校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12場,收回調查問卷600份,運用SPSS統計技術,了解分析問題,獲得第一手資料。
1.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城鄉分布現狀。2016年9月,師資總人數是3344人,初中師資1245人,小學師資2099人。

圖1 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按城鄉分布
義務教育師資中男女比例是1∶1.74,其中初中師資男女比例是1∶1.34,小學師資男女比例是1∶2.04。

圖2 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按性別分布
初中師資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占初中師資總人數的比例是99.52%,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師資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是94.22%。小學師資具有中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數占小學師資總人數的比例是100%,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師資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是97.71%。

圖3 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按學歷分布
義務教育師資中具有高級、一級、初級和未定職教師職稱的人數占義務教育師資總人數的比例分別是9.21%、48.06%、36.03%和6.70%,義務教育師資具有高級教師職稱的人數主要分布在城區。

圖4 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按職稱分布
義務教育師資教齡10年及以下的人數有1417人,占義務教育總人數的比例是42.37%。教齡在11年至40年的人數有1891人,占總人數的比例是56.55%。初中師資的教齡在15年及以下的人數分布是農村的比城區多,比例為63.85%,教齡在15年以上、35年及以下的人數分布是城區的比農村多,比例為63.88%;小學師資的教齡在10年及以下的人數分布是農村的比城區多,比例為60.80%,教齡在10年以上、35年及以下的人數分布是城區的比農村多,比例為70.24%。

圖5 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按年齡分布
具有不同年齡段的師資人數分布與具有不同教齡段的師資人數分布相似。寧海縣2016年9月份存量師資中年齡最小的21歲,最大的60歲,平均年齡為37.63歲。其中初中師資平均年齡為39歲,35歲及以下的年齡段師資人數有64.94%分布在農村,36~55歲之間的年齡段師資人數分布,城區多于農村;小學師資平均年齡為37歲,30歲及以下的年齡段師資人數有61.47%分布在農村,30~50歲之間的年齡段師資人數分布,城區多于農村。

圖6 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按年齡分布
義務教育學段縣學科骨干及以上師資人數有224人,占義務教育學段師資總數(3344人)的比例是6.70%,詳見表1。

表1 寧海縣義務教育學段2016年縣級學科骨干及以上師資人數城鄉分布表
學科骨干教師榮譽層次越高,對應人數越少,反映了師資質量偏低,嚴重缺少學科領軍人物。
義務教育師資城鄉差異主要表現在城區比農村擁有更多高學歷、高職稱的師資,城區更容易集聚初中具有15年以上教齡的師資和小學具有11至35年教齡的師資。農村師資在教齡和年齡方面存在兩極分化、中間斷層現象,在職稱方面也存在高位斷層現象。
2.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現行制度。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制度根據“增、存、減”三個環節劃分為基礎制度、增量制度、存量制度、減量制度等。基礎制度指義務教育師資編制核定標準。2016年前,寧海縣執行的是浙江省2004年頒布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標準,2016年后執行寧波市2015年發布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指導意見,見表2。

表2 寧海縣義務教育學段2016年城鄉師生比和省市標準對照表
增量制度包括新教師招聘和教職工調入兩類。新教師招聘情況見表3。

表3 2015-2017年寧海縣義務教育增量師資人數一覽表
教職工調入是指在縣外工作的教職工申請調入縣內學校工作。寧海縣內師資調到寧波市區的人數多,而縣外師資調入縣內的人數非常少,近兩年從縣外調入縣內的師資人數分別為2015年5人、2016年3人。
存量制度主要有教職工調動、支教、交流和考進城等內容。存量制度在推進師資從農村學校流動到城區學校執行順利,但在推進師資從城區學校流動到農村學校阻力非常大。

表4 2014-2016年寧海縣義務教育存量師資配置人數一覽表
減量制度主要有教職工調出、退休和退出等內容。2015年和2016年申請調到其他縣(市、區)的有21人和22人,2016年和2017年義務教育分別有61位和90位教職工退休,2016年解聘人數有26人。
3.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配置舉措。為解決農村師資人數不足、學科結構矛盾突出等問題,寧海縣創新新教師培養措施,從2007年起把分配給農村學校的新教師放在城區學校進行為期三年的“頂崗培養”,期滿后無條件返回農村學校任教。十年來頂崗培養的義務教育師資人數達到495人,其中初中183人,小學312人,詳見表5。參與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85.3%的教師支持頂崗培養做法。這一做法有效促進新教師在縣域內流動,為農村學校培養輸送了大批學科骨干教師,有力改善了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

表5 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頂崗培養人數一覽表
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義務教育師資總量不足、城區師資質量優于農村、師資結構城鄉分布不合理三大問題,在小學段表現尤為明顯。
1.師資總量明顯不足。義務教育師資總量不足主要是一直以來實際師生比未達到省市核定標準,缺編現象客觀存在。隨著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需要大量不同學科的師資。
2.師資質量城區優于農村。從高學歷、一級及以上職稱和10年以上教齡的師資比例來看,在這些學科骨干稱號的師資人數上,城區明顯多于農村。
3.師資結構存在城鄉差異。從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三個方面比較,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城區師資男女比例失衡現象很嚴重;年齡結構呈現一個有趣的城鄉互補現象,年富力強的師資集聚在城區學校,初出茅廬的師資集聚在農村,與教齡分布情況相吻合。
造成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制度設計缺失、執行力疲軟及非制度因素影響等。
1.制度設計缺失。寧海縣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制度設計缺少關聯契合和頂層設計。基礎制度雖有編制總量核定,但是欠缺對內設機構和工作崗位的設置,沒有工作量標準,對“增、存、減”的制度設計還處于粗放管理階段,達不到精細管理的要求。
2.正式制度執行乏力。縣級人民政府各部門對師資配置缺少聯動工作機制,對現有師資配置制度執行配合不緊密,在編制核定中沒有規定編制的崗位等級和對應工作量,在增量師資和存量師資配置中沒有按照學校實際編制和空缺崗位設置指標,對減量師資的數量控制力度不足,造成城區學校出現高學歷、高職稱師資集聚現象。
3.非正式制度的影響。非正式制度因素包括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師資個體對師資配置的態度。城鄉二元經濟體制制約著縣域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導致城區教育投入相對比農村多。師資配置主體角色缺失,導致師資配置工作如腳踏西瓜皮,溜到哪算哪。師資配置的參與者各有打算,師資個體有流動到非教學一線崗位的強烈傾向。
1.完善義務教育師資配置體系。首先,建立師資配置組織體系。建立縣人民政府負總責,由縣編委辦、人力社保、財政和教育等部門組成縣域師資配置領導機構,形成師資配置聯席會議機制。其次,完善師資配置制度體系。形成一套完整、高效和便捷的涵蓋師資配置各個方面的制度體系,用制度規范師資配置的條件和程序,保障公開、公平、公正的師資配置運作體系。最后,建立師資配置評估體系。由人民政府督導部門設立縣級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監測評估機構,確定師資配置監測評估內容,完善師資配置監測評估信息反饋機制,及時向縣域師資配置領導機構反饋師資配置的問題,為制定縣域師資配置政策提供切實可行的依據。
2.加大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制度的執行力度。第一,把好增量師資入口關。設置師資招聘門檻,嚴格執行具有規定學歷和教師資格證書才能報考對應教師職位的政策,擴大增量師資的來源渠道,從源頭上提高義務教育師資的數量和質量。第二,守好減量師資出口關。設置減量師資退出紅線,針對師資個體必須完成指定學校的服務年限和縣域必須設置每年退出師資的指標數,一旦達到紅線即關閉師資出口。第三,做好存量師資管理關。推行師資全員聘用制,實行師資崗位分工和同工同酬制度,嚴格執行教師資格五年一周期的注冊認定制度,建立教師退出機制,增加學校教師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名額向偏遠農村傾斜,吸引名優教師下鄉任教。
3.提供利于義務教育師資配置的配套措施。首先,改善工作環境。加快改善農村學校的工作硬件環境,加大實施農村教師支持力度,通過拓展培訓渠道,提供免費高端的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機會,實行專項教師崗位津貼,讓農村學校教師更容易獲得職稱晉升、崗位流動和表彰獎勵。其次,加強師德建設。加大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力度,把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師資培養全過程,培育師資從教的奉獻情懷,同時建立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考核評價、監測和問責等制度,樹立先進典型,及時處置師德失范行為。最后,合理使用編外用工。在當前師資總量不足的情況下,從人力資源派遣、退休教師和應屆畢業生中物色一批適合教育教學崗位的人員,作為正式專任教師的替補力量,為教育系統儲備師資,督促學校規范合理使用編外用工,依法保障編外用工的勞動權益。
縣域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工作是縣級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創新師資管理、優化隊伍結構、打造教育鐵軍的抓手,當前亟須建立健全縣域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工作制度體系,使師資配置工作有約束、有監督、有保障,使師資在公正、公平、公開的制度體系下“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使學校獲得均衡合理的師資配置,使人民群眾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虎技能.我國城鄉教師交流的演變、瓶頸及策略[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5,(1):108-109.
[2]劉冬梅.基于師資配置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策略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8):58-59.
[3]解光穆,馬青,楊文芳.省域城鄉義務教育師資均衡發展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20):14.
[4]謝明明,梁梅.廣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困境及對策[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11):1-2+5.
[5]張婧.日本和法國義務教育師資流動政策及啟示[J].教師發展研究,2017,1,(2):80.
[6]虎寧,司樹鵬.城鄉義務教育師資配置均衡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8):133.
[7]寧波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寧波市教育局,寧波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寧波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指導意見的通知[Z].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