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珺
(甘肅省酒泉中學,甘肅 酒泉)
班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班級文化代表著班級的形象、班級的發展以及班級的生命力。因此,班級的隱性文化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么,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建設班級隱性文化,才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品質呢?筆者認為有必要結合隱性文化中包含的多個方面分析滲透,促進高中生的心理品質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中時期,學生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行為習慣,部分學生紀律性不強、自覺性不夠,這就需要教師規范班級文化素質,建立規矩,讓學生在班級制度的約束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狀態。
在班級管理中,為確保民主、文明、平等學習,我先召集班級中所有的學生參與班級的聽證會,通過聽班級學生提出的建議和意見,綜合學校的規章制度探索,制定出具有班級特色的班規。在班規文化的影響之下,會對學生產生一種無形的約束力,約束著學生的行為。
如我們班班規主要包含:集體主義、尊師重道、分秒必爭、團結友愛、嚴于律己、格物致新、虛心求學、文明休息、健康體魄、整潔校園。在這幾點行為方式的影響之下,會對學生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在班級制度的影響下,學生的舉止和言行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
榜樣是學生學習的方向,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平時授課中,教師要注意觀察班級中學生的整體情況,選擇出一些不管是在班級活動還是在課堂學習中都表現非常積極的學生。同時,教師要綜合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全面地評價學生的素養,避免出現以成績為綱的錯誤思想。在樹立榜樣之后,還需要借助班級中黑板報、宣傳欄等平臺進行引導,讓班級中的優秀典型得到關注,也讓學生在優秀典型的引導下形成正確的社會榮辱觀。
如在班級中一名學生雖然成績中等,但是他樂于助人,在同學有疑問的時候及時幫忙解決,在舍友生病的時候主動提出陪同就診,雖然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從不放棄學習……在了解這名學生的情況之后,我將其放在公開欄上,引導學生向他學習。在身邊榜樣的影響下,學生可以觀察他的舉動,并將之作為自己行為的綱領。
傳統文化是我國上下五千年來積累的精華,其中包含豐富的教學素材,因此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素材,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責任感。
在教學中挖掘傳統文化,可以綜合以下幾點進行:第一,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第二,挖掘傳統經典中的經驗教訓,以史為鑒。傳統文化如同一面鏡子,激勵著學生前進。將傳統文化和班級文化結合起來,可以加強學生的緊迫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讓學生在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氛圍中得到發展。因此,在隱性文化建設中,教師需要綜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目標和傳統文化聯系起來,在授課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舉辦一些文體活動,為繁重的高中生活增添一些不一樣的顏色。常見的活動包括廣播體操競賽、歌唱大賽、運動會、校園晚會、知識競賽等。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綜合品質的提升,因此,也鼓勵學生參與校園的活動。
通過協調好學生學習和參與活動之間的關系之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和競賽觀。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克服自卑的心理、樹立自信心。如,參與團隊性活動時,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協調能力也會得到提升。之后,教師再綜合學生的表現全面引導,灌輸勝不驕、敗不餒的觀念。通過教師的引導,班級中會形成一種良好的文化氛圍,指引著學生前行。
總而言之,班級隱性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在開展教學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心、理解、愛護,人性化地引導學生。班級隱性文化可以滌蕩學生的心靈,和顯性文化一同影響著學生。因此,在教學引導中,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結合傳統經典文化,滲透隱性文化。通過教師全面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心理避風港,使學生形成積極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