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芳
(山西省壽陽縣第四中學)
隨著國際化發展,英語已經成為一門國際化的語言,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時,往往忽略了學生本質需求,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升教學效率,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績。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行,越來越多新型教學方式被運用到日常教學當中,分層教學就是其中的一種。[1]受傳統教育模式以及周圍語言環境的影響,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普遍不高。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能夠有效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從而保障教學的公平性。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個體意識,由于文化基礎以及個人理解能力的差異,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能夠充分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改變了評價標準,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傳統的教育模式當中,教師往往僅憑成績判斷一個學生的好壞。這種判斷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潛能的發揮,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采用分層教學法,教師需要準備多種教學方案,評價標準自然也趨向多樣化。通過鼓勵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教學對象分層
學生是所有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首先應該對教學對象也就是學生進行分層。[2]在進行分層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好相應的了解,包括學生的性格特點、理解能力、興趣好愛等,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保證分層的準確性與高效性。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評,然后將考評成績作為分層依據。通常可以分為三個層面:優秀生、普通生和學困生。優秀生是指各方面比較優秀以及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的學生,針對優秀生,教師可以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基礎知識,教師則進行相應地拓展,滿足學生的需求。普通生是指個別方面存在不足之處,但大多數情況較好的學生。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平常的教學方式,在打好學生基礎的同時,適當地進行拓展。最后一類學困生是指各個方面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這類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相對不夠扎實,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針對這類學生,教師應該重點抓基礎,保證學生不會掉隊,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2.教學內容進行分層
完成學生分層后,教學內容分層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往往采用統一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效果不理想。[3]因此,教師應該學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首先,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大綱等。然后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結合學生的分層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分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一些必要的基礎性內容進行統一講解,然后將其他教學內容分層,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或者提問教學的方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相應難度的教學任務,讓學生掌握適合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共同進步和發展。
例如: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文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將其分為普通層次和引申層次。單詞、詞匯、語法、句式等均可以劃分為普通層次,要求學生進行掌握。而文章的理解、表述自己的想法等等則可以劃分為引申層次,這個層次的內容,可以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鍛煉。
3.教學任務進行分層
教學任務是初中英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因素,由于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不同,學習成果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還需要對教學任務進行有效的分層。如果統一對待,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影響教學質量。比如將教學任務定得比較低,則優秀層次的學生學習效率將會大受影響,而將學習任務定制得比較高,學困層次的學生又會有很大的壓力。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有效分層,從而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
例如:在Dream homes一文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將教學任務分為三個層次,學困層次只需要求學生掌握單詞,并且進行相應的寫作練習。普通層次則重點加強寫作練習,優秀層次寫作不存在問題,則可以進行相應的拓展和提升練習。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1]陳揚.由“良莠不齊”看分層教學:談初中英語分層教學[J].校園英語(中旬),2014,(32):165.
[2]侯華珍.淺析初中英語分層教學路徑選擇與創新思考[J].英語教師,2015,15(10):122-124.
[3]王秋英.淺析初中英語復習課如何體現分層教學[J].中學生英語(教師版),2014,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