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龍江路小學 四川成都 610041)
環節一:情境導入,用小房子、小草堆、雞的模型等道具在教室布置一個小雞的家,創設情景,并邀請小朋友跟我去小動物家做客,猜是什么動物?此時老師模仿公雞打鳴聲,隨即播放音樂,進入教學。
環節二:熟悉歌曲旋律,我用小雞模型等道具進行情景表演、激趣,向孩子們展示小雞的一家,并出示課題。在初次聆聽后提問:小雞一家唱歌時的心情如何?再次聆聽時,我采用自彈自唱的方式,這次我會求要求孩子們注意聆聽三只雞分別用什么聲音在啼叫,并模仿發聲“喔喔喔”“咯咯咯”“嘰嘰嘰”。
環節三:歌曲學唱,學唱中我會示范正確的發聲方式,并讓孩子模仿,通過反復練習掌握正確口型,以達到聲音有彈性的唱好“哦”“咯”特別是閉口音“嘰”。然后,將“喔”“咯”“嘰”配合“555”試唱,初步熟悉二聲部旋律,為雙聲部趣味伴唱做準備,同時也解決歌曲的重難點,并巧妙進行本課發聲練習。再采用師生交替合作的方式,學唱歌曲旋律達到熟練。采用有節奏的趣味讀歌詞,幫助孩子牢記歌詞。
環節四:歌曲處理和創編,抓住動詞“伸”“跳”“跑”,分別為大公雞,老母雞,花小雞創編不同的律動,來體現它們不同的個性特征,適當的改變演唱速度、力度,讓動物形象更加生動,為情景表演做準備。學生熟唱歌曲時,老師巧妙的加入二聲部趣味伴唱,引導孩子們用耳聆聽音高差別,便于更好的參與學習和實踐。
環節五:課末老師總結歸納,指導全班再次完整感受歌曲,最后一次情景創設:太陽就快下山,小雞一家準備回家了,公雞爸爸在呼喚我們回家了!請部分同學帶領大家,分角色扮演大公雞、老母雞、花小雞進行情景表演,伴隨音樂愉快的走出教室。
歌曲《小雞的一家》是一首有角色特點、適合低年級學生演唱和表演的歌曲。大調式,2/4拍,一段體。歌曲旋律簡單、活潑,容易學唱。三段歌詞表現出公雞爸爸、母雞媽媽和小雞寶寶各盡其職的有趣場景。歌詞中三組象聲詞“喔喔喔”“咯咯咯”“嘰嘰嘰”生動的展示了大公雞神氣,老母雞勤勞、花小雞活潑可愛的形象。通過附點節奏“x.x ”結合動詞“伸”“跳”“跑”表現了小雞一家不同的動作特征,講述了小雞一家和睦相處、快樂生活的故事。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好表現:喜歡集體活動、求知欲旺盛、喜歡講故事、看圖片等等,圍繞“應邀坐客”為主題,通過聆聽、模仿、表演、歌唱、創編、等教學手段去體驗感受音樂、表現歌曲,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創造和合作的能力,并通過師生間的合作初步二聲部趣味伴唱,增強對聲音世界的探索興趣。整個音樂教學使學生始終沉浸在富有童趣的音樂情境和音樂幻想之中,潤物無聲地加強了學生對節奏、情緒、音色等音樂要素的理解,同時,使“保護動物、熱愛家庭”的意識深入孩子們的心里。
1.情感、態度、價值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及對家的熱愛之感。
2.知識與能力目標:
A、能模仿公雞、母雞、小雞的鳴叫方式,比較正確的唱好“o”“e”“i”三個元音字母。
B 、熟練掌握歌曲后,嘗試雙聲部趣味發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情景表演。
3.過程與方法:通過不同形式的音樂活動,體驗音樂的美感,增強音樂興趣,提高對音樂的探索欲和理解能力。
1.教學重點:有感情演唱歌曲時,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比較正確的發聲。
2.教學難點:A、熟練掌握歌曲后,嘗試雙聲部趣味發聲。
B、能根據歌中角色特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進行情景表演。
1.教學中領導:模仿法、演示法、律動教學法、練習法、談話法、提問法、合作法
2.學法引導:
A、本課所教授的歌曲短小有趣,形象鮮明,體現小雞一家三種不同的形象特征,結合二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和好奇、多動的身心特點,本課設計運用歌、律動、圖片、角色扮演、情景創設相結合的方法,讓直觀教學貫徹始終,充分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欲。
B、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課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充滿趣味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趣味中學會學習的方法。在歌曲處理這一環節,為了解決學生用輕巧有彈性的聲音正確的歌唱這一重點,運用模仿法,引導學生模仿公雞打鳴的口型,練習發聲,養成良好的發聲習慣。
C、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熱情好動,根據這一特性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創編,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主動參與、合作創新,熟悉鞏固歌曲并體驗美感。
1.運用多媒體加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增強教學效果。
3.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自制小動物頭飾,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及提升動手動腦能力。
本課的結束采用情景表演,小組合作表演、歌唱、創編完整呈現《小雞的一家》的幸福生活,用歌唱感染學生,更愛爸爸、媽媽和自己,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家的溫暖和帶來的快樂。
本課根據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通過有效的情景創設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利用角色情境,強化主題意識,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同時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力,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